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容量聚酯熔体直接纺长丝发展迅速,其特点是工艺流程短、高效、节能、产量大,产品的品质稳定,既有经济规模,又有先进技术,因而备受投资者青睐。但是大容量聚酯直接纺丝存在品种单一的问题,因此有企业考虑在线微量添加,在不影响聚酯可纺性和不改变设备的情况下,不断优化产品方案,向大容量、低成本、直接纺、柔性化、多品种方向发展。本课题采用微量添加对聚酯进行改性,所谓微量添加是所加的物质的含量≤3wt%,希望在达到改性功效的同时不影响可加工性。本论文首先通过利用降解性能好的脂肪族聚酯PHA与PET共混纺丝,制备一系列的PET/PHA共混纤维。在纺丝过程中考察了纤维的可纺性,发现当PHA的添加量≤1.5wt%时,对PET的可纺性影响较小,当PHA含量增至2.5wt%时可纺性变差,共混体系的流动性变好。采用DSC和TGA研究共混体系的热性能,研究发现,随着PHA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熔点Tm变化较小,熔体降温结晶温度(Tmc)下降,结晶速率变慢。共混纤维的热分解温度没有太大的变化。通过XRD测试得到随着PHA的加入,共混纤维的结晶度(Xc)下降,纤维的取向变小,取向因子fs也减小;纤维的吸湿性变好,断裂强度下降,最大牵伸倍数增大。通过结构分析红外和核磁谱图对纤维结构的研究可以看出,PHA和聚酯发生了酯交换反应,共混纤维的结构中引入了PHA的柔性链段。通过自制的pH值不同的缓冲溶液测定共混纤维的降解性能,纤维的降解性能用质量减少率和断裂强度下降率来表征。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HA的加入,共混纤维的降解性能变好。PHA含量为2.5wt%时,质量减少率和断裂强度降低率达到最大。随着PHA的加入和时间的延长,共混纤维表面刻蚀情况变严重。采用二阶熔融共混工艺制备了PET/BaSO4复合材料,并用SEM对硫酸钡的分散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BaSO4含量的增加,无机微粒的分散性能变差;DSC测试表明,BaSO4的加入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提高了PET/BaSO4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TGA分析显示,PET/BaSO4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随BaSO4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强,但当添加量增至2.5wt%时,分解温度和最大失重温度下降。流变性能测试表明,随着无机微粒硫酸钡含量的增加,复合体系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和复数黏度均有所降低,但没有改变PET切力变稀的流变特性,复数黏度随着硫酸钡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利用微量季戊四醇与PTA、EG共聚,希望将季戊四醇的结构引入聚酯分子链,形成支化结构,降低聚酯的黏度,提高聚酯的流动性能,改善聚酯的可纺性能。测共聚酯的黏度得到,当季戊四醇的质添加量为0.05wt%和0.1wt%时,共聚酯的特性黏度有所下降。随着季戊四醇的加入,共聚酯的熔点变化较小,冷结晶温度有所降低。TGA曲线显示,共聚酯的起始分解温度相差很小,加入了季戊四醇的共聚酯比纯聚酯的分解速度加快。通过红外和核磁分析得出,季戊四醇嵌入了PET的大分子链,并有支链结构生成。通过毛细管流变仪测试结果可得,季戊四醇的加入量为0.05wt%和0.1wt%时,共聚酯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曲线下移,流动性变好,季戊四醇的加入使共聚酯的牛顿指数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