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临床胰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0月至2018年9月在我院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4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胰瘘诊断标准:术后≥3 d任意量的引流液中淀粉酶浓度高于正常血清淀粉酶浓度上限3倍以上,同时具有相应临床表现,将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胰瘘组和非临床胰瘘组。收集患者相关资料,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史、个人史、术前检验结果、术前有无行减黄治疗、麻醉ASA分级、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胰管直径大小是否≥3mm、胰腺质地、术后是否使用吴茱萸热敷、病理诊断结果;同时观察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胃排空障碍、胆瘘、术后出血、腹腔感染),记录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有可能与临床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观察指标进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从而得出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临床胰瘘的相关因素,同时分析临床胰瘘对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9例患者,其中临床胰瘘组共20名,非临床胰瘘组有129名。运用单因素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显示如下:两组在年龄、性别、术前ASA分级、既往史(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肝炎病史、腹部手术史)、饮酒史、术前相关检验结果(包括血红蛋白计数、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直接胆红素、术前谷丙转氨酶、术前谷草转氨酶、术前凝血酶原时间、术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前有无行减黄治疗方面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BMI、吸烟史方面,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病变是否累及血管及联合血管重建、是否保留幽门、术中是否输血、是否使用肝圆韧带覆盖胰肠吻合口相关观察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胰管直径大小,胰腺质地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是否使用吴茱萸热敷治疗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变位置及良恶性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术后预后方面,两组在胃排空障碍、胆瘘、术后ICU时间、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出血、腹腔感染、术后肛门第1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软胰、吸烟史、BMI偏高、胰管直径<3mm是术后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术后使用吴茱萸热敷为术后临床胰瘘的保护因素。结论:软胰、吸烟史、BMI偏高、胰管直径<3mm是术后临床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使用吴茱萸热敷疗法为术后临床胰瘘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