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生激活与保持自身的认知、情绪与行为,并系统地指向于获得学习目标的过程。自我调节学习的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学生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调节,但随着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研究视角从“冷认知”到“热认知”的转变,许多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与模型都开始强调动机因素的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者对自我调节学习中动机过程的作用愈加重视,出现了自我调节学习研究与动机研究相融合的趋势。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从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角度出发,系统考察动机因素在自我调节学习各阶段中的影响与作用,并探讨自我调节学习的动机机制。本论文的理论分析部分,通过对四个主要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型进行理论分析,我们概括出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三个阶段:即开始阶段、调节监控阶段与反思阶段。然后,根据动机领域的研究资料对自我调节学习不同阶段中所涉及的动机因素或动机过程进行进一步探讨,分析出自我调节学习开始阶段中主要涉及的五种动机信念:自我效能、兴趣、价值信念、成就目标和情绪,并对调节监控阶段中动机调节的实质及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分析了归因在自我调节学习反思阶段中所起的作用,以此形成了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框架。本论文的实证部分包括六个研究,分别用于考察自我调节学习不同阶段中动机因素的作用:研究一考察了初始动机信念如自我效能、价值信念、兴趣、情绪等因素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动机信念通过完成任务时的功能状态这一中介因素对学习结果以及学生对学习的满意度产生作用,其中自我效能念、兴趣及情绪对学习功能状态的影响作用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自我效能对学习满意度有直接的预测作用。研究二运用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成就目标对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活动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对成就目标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与掌握目标相比,表现趋进目标对最终的成就结果有积极的影响,但其引发的动机模式与选择行为则略显消极。在各项研究结果中,均未发现自我效能对成就目标的调节作用。研究三通过开放式问卷对学生进行动机调节时所采用的各种策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当面临动机问题时,学生主要采用12种动机策略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及坚持性进行调节,自我调节的学习者会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境及所遇到的不同问题而运用不同的动机策略。研究四运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一步探讨了自我效能、价值信念、控制信念、成就目标等动机因素与表现目标提升、掌握目标提升、兴趣提升、自我奖惩、环境控制等五种动机策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管其实际成就水平如何,学生就某一学科的动机信念可以用于解释他们对动机策略的运用,且不同动机的信念对学生动机策略的运用有着不同的预测作用。研究五主要从内容的角度考察了不同动机信念与不同动机调节水平学生的成败归因特点。结果发现,高动机信念或高动机调节水平学生的成败归因模式比较积极,他们一般将成功或失败归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低动机信念或低动机调节水平学生的成败归因模式则相对比较消极,他们一般将成败归因于一些外部的或内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研究六以归因维度为视角,考察了归因对学生自我效能与情绪的影响。结果表明,归因的内外源维度与可控性维度混合在一起,并对学生后继的自我效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归因的稳定性对积极情绪有正向预测作用,归因的内控性对消极情绪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未发现归因维度对成就目标差距的调节作用。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动机信念是自我调节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动机调节是自我调节学习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过程,在动机调节的过程中,各动机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也会与认知与行为产生互动而影响到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