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且其影响在一定范围内仍在持续和蔓延。众所周知,这场源自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风暴和过度金融创新不无关联,但隐藏其后的真正原因却是既往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足甚至极端忽视,这凸显出风险防范体制的异常脆弱及严重缺陷。远期看来,预防危机的再次发生并不是要限制公司的金融创新,而是要强化公司组织的内部控制与风险方法,并有力提升监督机构对风险的监管能力和水平。公司自成立之初,便深处各种危险之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公司面临的风险也变得更为复杂,各类新旧风险的发生概率激增,公司风险防范工作较之以往也日益增大。在应对风险时,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即成事业功亏一篑,但这些风险并非完全不可管控。只要管理得当,公司即可未雨绸缪与大险之前,泰然化解为小险之境。鉴于此,公司纷纷寻求如何建立高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应对不期而遇的风险,以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一席之地。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仍然是较为薄弱的一项活动,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与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也存在匮乏。目前,各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基本上是针对事中管理进行设计的,简言之:就是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应对,但是却忽略了财务风险活动之前的防范工作以及之后的总结归纳工作。文章要求上市公司要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积极构建良好的全面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如此以来可以有效的降低公司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躲过由此产生的财务困境甚至是生存危机,还可以提升我国上市公司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彰显公司的竞争优势,为公司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做保障。上市公司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的财务战略目标,需要对公司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以及带来的损失进行认真的研究,探索最有效率的经营运作方式,进一步实现公司持续获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