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非点源污染问题和洪涝灾害加剧,加之暴雨径流的初期效应极短,在较短的产流过程内就显著扰动了城市水循环过程,成为影响区域水循环健康的重要一环。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本文以这种短历时情境下的城市水循环为研究对象,以概念解析-评价模型构建-实施方案-案例分析为主线开展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监测与评价研究。
本文在分析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结构基础上,尝试解析了其概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关键绩效指标原理,构建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的城市水循环健康评价模型;将试验监测与城市雨洪模型相结合,制定了实施方案,为评价提供基础支撑;以邯郸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选定2017~2018年5场不同量级的典型降雨事件开展案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探索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的概念。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城市水循环健康评价的研究现状,结合现阶段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严重的现象,指出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的特点,并通过分析其循环结构,选定影响其健康状态的关键过程,尝试解析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健康水循环的概念。
(2)构建评价模型、制定实施方案。基于对上述概念的解析,采用从层次分析法和关键绩效原理,确定了包含3个层次、4个维度、1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选用等级描述法确定了指标的评价阈值;根据不同指标量纲的差异,共划分为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基于成对比较法描述各指标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指标对于其维度层的权重值,构建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评价模型。基于此,制定了包含监测试验和构建城市雨洪模型两方面的实施方案,为所构建的评价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3)评价了典型降雨产汇流过程下邯郸主城区的水循环健康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区——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的区域特征,选取不同量级的5场降雨,开展了城市产汇流过程监测试验并进行城市雨洪模型模拟,构建区域评价模型,评价了邯郸市主城区典型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结果。“2018.05.21”、“2018.06.09”、“2018.06.25”三场中小型降雨的评价结果均为亚健康,得分分别为3.21、3.48、3.96,“2017.06.21”和“2018.07.13”两场大雨以上量级的降雨评价结果为病态,得分为2.97、2.78,评价结果与降雨量表现为对数相关关系;维度层评价结果显示产流过程是影响城市水循环健康的关键环节;指标层评价结果中区域净污能力及水系结构得分较低,表明研究区河道形态及水质受人工扰动影响显著。
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水循环健康的概念,也为其他城市评价降雨产汇流过程下的水循环健康供了技术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案例分析的评价结果为提升区域水循环健康状态以及优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本文在分析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结构基础上,尝试解析了其概念;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关键绩效指标原理,构建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的城市水循环健康评价模型;将试验监测与城市雨洪模型相结合,制定了实施方案,为评价提供基础支撑;以邯郸市主城区为研究区,选定2017~2018年5场不同量级的典型降雨事件开展案例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探索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的概念。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对城市水循环健康评价的研究现状,结合现阶段城市内涝及面源污染严重的现象,指出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的特点,并通过分析其循环结构,选定影响其健康状态的关键过程,尝试解析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健康水循环的概念。
(2)构建评价模型、制定实施方案。基于对上述概念的解析,采用从层次分析法和关键绩效原理,确定了包含3个层次、4个维度、11个指标的评价体系;选用等级描述法确定了指标的评价阈值;根据不同指标量纲的差异,共划分为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基于成对比较法描述各指标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通过构建判断矩阵,确定指标对于其维度层的权重值,构建了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评价模型。基于此,制定了包含监测试验和构建城市雨洪模型两方面的实施方案,为所构建的评价模型提供数据支撑。
(3)评价了典型降雨产汇流过程下邯郸主城区的水循环健康状况。通过分析研究区——河北省邯郸市主城区的区域特征,选取不同量级的5场降雨,开展了城市产汇流过程监测试验并进行城市雨洪模型模拟,构建区域评价模型,评价了邯郸市主城区典型降雨产汇流过程下城市水循环健康结果。“2018.05.21”、“2018.06.09”、“2018.06.25”三场中小型降雨的评价结果均为亚健康,得分分别为3.21、3.48、3.96,“2017.06.21”和“2018.07.13”两场大雨以上量级的降雨评价结果为病态,得分为2.97、2.78,评价结果与降雨量表现为对数相关关系;维度层评价结果显示产流过程是影响城市水循环健康的关键环节;指标层评价结果中区域净污能力及水系结构得分较低,表明研究区河道形态及水质受人工扰动影响显著。
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城市水循环健康的概念,也为其他城市评价降雨产汇流过程下的水循环健康供了技术支持,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案例分析的评价结果为提升区域水循环健康状态以及优化区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