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 EnCa)是目前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侵袭迁移能力被认为是决定患者预后、复发率以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对子宫内膜癌侵袭迁移能力以及来源的探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米非司酮(mifepristone, MIF)是一种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拮抗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米非司酮有抗肿瘤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H19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现为高表达,H19可通过1et7/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 HMGA2)促进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二甲双胍可促进H19基因甲基化而下调H19的表达起到抑制肿瘤的作用。因此推测,米非司酮也可能通过调控H19基因的甲基化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侵袭迁移产生影响。本研究以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Ishikawa为研究对象,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将Ishikawa细胞分为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10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划痕实验观察米非司酮对Ishikawa细胞迁移的影响。2、将Ishikawa细胞分为2.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10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和对照组,加药处理24、48和72 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甲基化特性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shikawa细胞中H19mRNA的表达及其甲基化变化。3、将Ishikawa细胞分为2.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10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和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处理24、48、72h后HMGA2及处理72h后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1、米非司酮处理48 h时,对照组、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10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Iskikawa细胞的划痕宽度分别为125.24±1.96、140.42±2.03、149.58±2.05;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处理72 h时,对照组、5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10 mg/L米非司酮处理组Iskikawa细胞的划痕宽度分别为103.64±2.00、128.59±2.04、143.42±1.09;与对照组比较,各药物处理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随着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米非司酮对Iskikawa细胞中H19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加,对H19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促进作用增强。3、随着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米非司酮对Iskikawa细胞HMGA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增强,米非司酮作用后,Iskikawa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Vimentin蛋白表达减少。结论米非司酮能通过上调H19基因甲基化下调H19 mRNA表达,进而下调HMGA2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E-cadherin表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