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类高分子微球的合成、改性及其与酶的相互作用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perpre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一些高分子微球,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具有独特的温度响应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药物控释、生化分离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而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优异的光、电、磁特性,两者的结合可能会得到一类具有许多优异特性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因此,本论文在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WAM)、苯乙烯(St)为单体合成了共聚微球P(NIPAM-co-st)和接枝微球(PNIPAM-g-P(NIPAM-co-St),PNNS)的基础上,研究了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代表性的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Tb(Ⅲ)和Mn(Ⅱ)形成配合物前后的结构与性能变化。研究了PNNS接枝微球与生物分子,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相互作用。得到的主要的结果如下:1.当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Tb(Ⅲ)形成配合物时,TM(Ⅲ)主要与P(NIPAM-co-St)中的O发生配位键合作用,形成P(NIPAM-co-St)-Tb(Ⅲ)配合物。P(NIPAM-co-St)共聚微球形成配合物前后的性质变化如下:(1)P(NIPAM-co-St)共聚微球大小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50mm。而P(NIPAM-co-St)-Tb(Ⅲ)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60nm,粒径变化不大。(2)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Tb(Ⅲ)形成配合物后,不少Tb(Ⅲ)位于微球表面,使表面正电荷增加。(3)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Tb(Ⅲ)形成配合物后,P(NIPAM-co-St)的荧光峰峰强有所降低,但Tb(Ⅲ)的荧光峰大大增强。(4)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Tb(Ⅲ)形成配合物后,P(NIPAM-co-St)的LCST从32℃增加到37℃。2.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也能与Mn(Ⅱ)形成配合物,P(NIPAM-co-St)共聚微球形成配合物前后的性质变化和与Tb(Ⅲ)形成配合物的情况相似,但变化较小,表明P(NIPAM-co-St)共聚微球与Mn(Ⅱ)的相互作用要弱于与Tb(Ⅲ)的相互作用。3.PNNS与一些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1)PNNS对酶的吸附具有选择性,对HRP的吸附能力大于CAT,而对HB基本上没有吸附能力。(2)HRP能吸附到PNNS表面,并发生一定相互作用,但基本上不改变PNNS的形状、大小。而HRP吸附到PNNS表面后,其肽链构象有一定的变化,但血红素的结构基本不变。(3)PNNS基本上不改变细胞的大小和形状。因此,PNNS具有很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应用在生物医药领域。
其他文献
<正>"从技术的变革来看,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的支持,消费升级之后,带来更多可选择、可优化、可改变的机会,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由此,拉开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大幕
2017年6月,黄璜首场个人画展“不妨——黄璜个展”(Might as well-Huang Huang Solo Exhibition)在了98艺术区Nuoart画廊开幕。作为艺术家黄璜的首次个展,策展人李恩多汇集了他近两年来的绘画创作共16件。这些作品通过多种媒介和艺术语言的综合,表达了黄璜内心深处对一种本真和真我的追寻与释放。值得一提的是,与画作一并得到展示的展墙上的68个关键词,是而立之年
芋螺属腹足纲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500~700种,遍布世界各暖海区,我国有芋螺10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海南岛及台湾海域。芋螺毒素由芋螺毒液管和毒囊内壁的毒腺所分泌,每种芋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