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微量注射泵设计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a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液设备是医疗器械中重要的装置,根据统计显示,住院患者中有87%需要输液治疗,传统的输液治疗中医务人员只能通过肉眼来判断滴注速度,医用微量注射泵可以实现24小时恒速注射并控制速率与浓度,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现有的医用微量注射泵无法满足医者与患者的需要,因此,本文对微量注射泵进行设计研究,整合并优化注射治疗过程中的需求痛点,进而改善用户体验。为医疗设备行业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达到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降低失误率的目的。本课题首先总结微量注射泵发展趋势,并基于病房真实的医疗环境进行实地调研,定义利益相关人群为病房医生、值班护士、责任护士、患者、患者家属,通过对利益相关人群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其中包含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场景分析等方法总结关键信息,使用用户体验地图、kano模型、语义差分法等研究方式梳理产品需求痛点,在分析微量注射泵的技术原理的同时对设计场景进行优化,为微量泵的设计实践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在设计实践的环节,将双通道微量注射泵进行模块化组合设计,能够满足多种场景的输液需求,并结合人机工程学分析操纵装置降低医护人员的失误率,使微量注射泵的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需求。最终使用语义差分法对微量注射泵进行设计可用性及满意度评估,验证产品的可行性。为医用微量注射泵的设计呈现了完整的设计流程,从医疗器械的设计到输液系统的建立,该课题能够提供方法论与实践的指导,具有可行性与现实意义。本课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多方面输液治疗需求进行整合,提升医用微量注射泵使用体验的同时,实现对注射治疗流程的全方位管理,对同行业微量注射泵的结构功能设计有普适性,为医疗输液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发展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基坑开挖工程规模和深度越来越大,基坑周围环境越来越复杂,许多新型的基坑支护结构应运而生,带撑双排地下连续墙就是其中的一种。同时,为了保证紧靠基坑周围的建(构)
随着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业界提出利用软件实现的虚拟网络功能(virtual network function,VNF)来替代目前网络中所采用的专有硬件中间件。灵活部署的VNF与弹性光网络结
深井软弱围岩巷道的支护难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煤矿的生产建设。该类巷道支护失稳的力学原因较为复杂,主导机制有岩性软弱、采掘动压作用、构造破碎、水解软化等方面,其中以富
光纤陀螺(Fiber optic gyro,FOG)是一种以光学Sagnac效应为理论基础的高精度角速度传感器,它在惯导系统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惯导系统的性能直接受其测量精度的影响。近年
目的:利用尖顶距和股距尖顶距的标准公式,将拉力螺钉放入股骨头内不同的区域,利用有限元的方法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并对比。方法:利用CT影像数据建立左股骨有限元模型,利用3D扫描加建模建立捷迈解剖型髓内钉内置物有限元模型,按照15mm,20mm,25mm,30mm,35mm将拉力螺钉分别放入股骨头内中间区域和前上,前下,后上,后下五个对应的象限,建立24个内固定模型。同时计算当拉力螺钉位于股骨头中间
本文以现代汉语周遍义构式“要X1有X1,要X2有X2,……”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理论方法,对构式的构成部件、逻辑语义关系、构式义和语用功能加以分析并解释。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回顾“要X有X”格式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与语料来源。第二章“要X1有X1,要X2有X2,……”格式的构成。变量X的典型成员是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数词、数量短语
金属玻璃是一种新型材料,因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磁学性能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而备受关注。目前,它已在非晶变压器、信息与电子器件、体育器材、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
目的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表明,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长期睡眠障碍可导致认知功能的广泛损害。国内关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这一人群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旨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的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尤其是近年来对近海资源的开发及大量的水下工程立项,使水下抗分散混凝
长余辉发光纳米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成像分辨率,常作为生物成像纳米探针。另外,磁共振成像由于对人体无害且适用于深组织成像,而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查等方面。但与光学成像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