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移植免疫以及恶性血液性疾病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其中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上述过程中的发病病因学及治疗措施、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临床医师的注意。研究的比较重要的一类就是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 like receptor,KIR),KIR主要在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和部分的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样超家族成员,KIR能够特异性识别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一类抗原系统,这两者一起构成了人类最重要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KIR-HLA信号系统,系统激活后能够调控NK细胞和该部分T细胞的识别外来物质,进而产生杀伤功能及抗原抗体反应。同时经过研究发现,KIR也主要分为两大组成部分,包括活化型KIR和抑制型KIR,其中抑制型KIR同HLA一道,在某些“错配背景”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进一步促使NK细胞异源反应性中增强移植物抗自体免疫反应及促进移植物植入人体的作用。由此,我们虽然认识到KIR系统在移植免疫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在人体基因表达的多样性也不容小觑,本研究着重探究河北省衡水地区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型分布情况,并且与当地正常人群基因型分布进行对比分析,探讨KI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KIR基因与恶性血液病发生、预后的相关性。迄今为止,在衡水地区还没有关于该KIR基因的多态性以及KIR基因与恶性血液病发生、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根据国内外学者前期研究成果,已经证实其在不同人种以及我国南方不同省市地区存在差异性表达以及不同的临床意义,我们推测其可能在河北衡水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同样存在多态性表达作用,所以进行本此研究。本研究选取自从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衡水市某医院被实验室确诊的恶性白血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科学研究的试验组,同时随机抽取在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KIR基因的不同分布情况,并与其他种族或地区人群的分布情况做对比分析,并且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随访,探究不同kir基因型的预后情况,为下一步针对性、靶向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olymerasechainreaction-sequencespecificprimers,pcr-ssp)方法,使用kirpcr-ssp商品试剂盒进行kir基因的检测,对100例恶性血液性疾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的表达进行研究。2对100例正常健康体检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的表达同之前发表的文献研究进行不同地区和种族的对比,观察kir基因的分布情况。3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等方法探讨恶性血液性疾病kir基因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联系。结果:1恶性血液病病例组和对照组基本资料共搜集籍贯河北衡水的恶性血液病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27例;年龄39.55±8.51岁;临床病理分型结果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4例,急性混合型白血病(amll)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10例。正常体检对照组基础资料来源于同一时段体检中心数据库,随机抽取100例健康正常体检人员。2恶性血液病病例组与正常体检对照组一般资料的对比情况恶性血液病病例组与正常体检对照组年龄分布分别为39.55±8.51和40.25±9.52;性别比例分别为73.00%和74.00%;身体质量指数分别为25.06±3.37和24.48±3.21;精神压力状况、吸烟史、饮酒史、自信心评价和经济压力状况在恶性血液病病例组的占比情况分别为:24.00%、30.00%、10.00%、61.00%和50.00%;在正常体检对照组的占比情况分别为:29.00%、36.00%、7.00%、58.00%和31.00%。恶性血液病病例组经济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体检对照组(p<0.05),其余各项社会心理因素及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均无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3恶性血液病病例组与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基因频率的对比经过实验室检查,一共检测出16个kir基因,其中全部表达的是3dl2,基因表达率和基因频率都达到100.00%,其余kir基因的表达情况如下:3dl1(86.00%)、2dl1(95.00%)、2dl3(95.00%)、2ds4(97.00%)、2dl2(28.00%)、2dl5(34.00%)、3ds1(13.00%)、2ds1(28.00%)、2ds2(18.00%)、2ds3(15.00%)、2ds5(31.00%)、2dl4(98.00%)、3dl2(100.00%)、3dl3(81.00%)、2dp1(97.00%)、3dp1(79.00%)。正常体检对照组3dp1,3dl3以及2dl4,基因表达率和基因频率都达到100.00%。对照组的kir基因型的表达情况如下:3dl1(92.00%)、2dl1(81.00%)、2dl3(99.00%)、2ds4(87.00%)、2dl2(11.00%)、2dl5(32.00%)、3ds1(28.00%)、ds1(26.00%)、2ds2(16.00%)、2ds3(15.00%)、2ds5(25.00%)、2dl4(100.00%)、3dl2(99.00%)、3dl3(100.00%)、2dp1(95.00%)、3dp1(100.00%)。对于2dl1、2ds4和2dl2而言,恶性血液病的基因表达率和基因频率高于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3ds1、3dl3和3dp1而言,恶性血液病的基因表达率和基因频率低于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恶性血液病患者与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分型根据国际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网站的kir基因型命名,进行对比核对分析。发现恶性血液病患者aa型有56例,bx型有44例;正常体检者aa型有45例,bx型有55例。正常体检对照组同其他人种研究正常人群的kir基因分型情况对比分析,发现河北衡水地区正常体检人群的kir基因分型与日本人最接近,aa型占比相对较高,接近于一半水平,相对于高加索人和非洲裔美国人而言则呈现相反的关系。5经过单因素分析,对于恶性血液病病例组与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分布情况的对比,检测出来差异意义的基因型有如下六种:2dl1、2ds4、2dl2、3ds1、3dl3和3dp1。将上述六项基因型纳入到多因素cox回归方程中,最终纳入到回归方程中的是2dl2和3ds1两个基因型。6分别将2dl2和3ds1基因型阳性表达、阴性表达进行定义,各自分别绘制生存曲线。如图可见最终得到结果基因型2dl2阳性表达是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而3ds1基因型阳性表达是生存时间的保护性因素,以log-rank检验进行验证,结果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恶性血液病病例组与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基因频率的对比结果表明,KIR基因分布呈现差异性表达。恶性血液病病例组2DL1、2DS4、2DL2的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而3DS1、3DL3和3DP1的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2通过对衡水正常体检对照组同其他人种研究正常人群的KIR基因分型情况对比分析,发现衡水正常体检对照组KIR基因与日本人比较接近,而与高加索人和非洲裔美国人差别较大。说明KIR基因分型呈现人种多态性。3根据多因素Cox回归方程具体结果和生存曲线的绘制,证明在本次研究中KIR基因型2DL2阳性表达是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而3DS1基因型阳性表达是生存时间的保护性因素,对于未来的血液病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