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修律研究——兼评沈家本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晚清修律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清朝末年,清廷腐败,外敌入侵,战事频仍,清王朝到了岌岌可危的境地。在压制、延缓改革的努力接连失败后,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清政府不得不宣布实行“新政”,由此揭开晚清变法自强活动的序幕。“新政”使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初步改观,开始偏离封建社会中固有的轨迹,迈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鸦片战争后,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外国商品从各个口岸大量涌入,中国原有的小农经济受到空前的重创而逐步解体,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打破了在自然经济基础上君主专制主义长期稳定存在的格局,同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中国日益走向世界市场的现实,也尖锐地提出了改革法律的时代要求;清朝中后期社会文化生活呈现出逐步背离以往礼法合一风气的趋势,民众意识也展现出反家族主义和违背礼法的特征,同时,西方法文化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浪潮涌入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促使了晚清修律时代的到来。
其他文献
上海钱业行业组织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乾隆年间即已建立上海钱业总公所。上海开埠后,社会环境和钱庄业务发生了变化,在地域上曾一分为二,分为南公所和北会馆。随着业务的发展,上海钱
本文对1895—1915年上海河道变迁与城市发展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广泛搜集各种史志、报刊资料、上海地图、老照片和一些笔记资料的基础上,考证1895-1915年间公共租界、法租界与
本文以《新安惟善堂征信录》、《屯溪公济局征信录》和《婺邑育婴征信录》为主体分析文本,在考察晚清徽州善会善堂创建、经费、管理和善行的基础上,探究晚清徽州的官绅关系与地
王源是清初一位倡导实用之学的学者。他青少年时期一直跟随父兄隐居江南,中年时才开始游居京师,曾中康熙三十二年京兆举人,并进入清政府明史馆参修《明史》。晚年,师事颜元,成为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