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给予含有不同浓度乙醇的培养液刺激大鼠H4-IIE细胞,建立体外酒精性肝细胞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内ATP生成、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大鼠H4-IIE细胞以适当密度接种于10cm培养皿中,置于37°C、5%C02培育箱中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乙醇组,实验时间设为12h、24h、36h,MTT法测定各组对细胞刺激不同时间后细胞存活率;试剂盒法测定各组不同实验时间ATP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实验结果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各组间采用单因素多水平的方差分析,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TT检测结果显示乙醇可抑制H4-IIE细胞的生长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功能,且与乙醇浓度和刺激时间呈正相关(P<0.05)。2、ATP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乙醇浓度溶液作用细胞12h、24h、36h后,与对照组(OmM)相比,各乙醇组细胞中ATP浓度降低(P<0.05);1OOmM与200mM乙醇组:与12h相比,24h、36h时ATP浓度变化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50mM组ATP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1OOmM、200mM乙醇给药36h后与给药12h相比,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存在统计意义(P<0.05),而50mM乙醇组膜电位改变无明显差异;同一时间,线粒体膜电位改变与乙醇浓度无明显统计意义,但随着给药时间增加至24h、36h,线粒体膜电位基本随乙醇浓度改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细胞内活性氧检测结果显示乙醇浓度相同时,随着乙醇作用于肝细胞时间的增加,测得DCFH-DA荧光强度增强(12h<24h<36h),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36h时各乙醇组与对照组相比,ROS生成增加,存在统计意义(P<0.05),但各乙醇组间无明显差异,给药时间较短(12h、24h)时,ROS生成与乙醇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乙醇对肝细胞生长和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存在抑制作用,减少ATP的生成,且与乙醇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2.乙醇作用肝细胞一定时间后,可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ROS生成增加;3.乙醇所致肝细胞损伤与线粒体功能受损有关;恢复线粒体功能将会对酒精性肝损伤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