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同股不同权”的现象,该问题的存在,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同股不同权”的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由此进入了股票全流通的阶段。一股独大也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独有特点,随着股票全流通时代的来临,控股股东减持事件不断发生。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股东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均可以上市交易,控股股东的盈利能力随之发生了变化,股票价格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的股价直接影响股东的利益。在上述背景下,股票价格已成为股东最关注的对象,而控股股东为了寻求最大化个人利益,便有动机利用其固有的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在减少股权之前操纵公司的盈余信息,从而向外界传递公司经营状况良好的信号和信息,而外界对公司内部实际经营状况不甚了解,往往会被公司所公布的盈余信息所误导,从而在较高价位购买该公司股票。股票价格在一系列有利消息的影响下发生上涨,控股股东从而实现以更高价位减持股票,实现更多利润的目的。显而易见,控股股东减持事件的发生对外部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严重冲击,其减持金额和数量巨大,对公司财富造成了掠夺。因为控股股东减持事件发生的普遍性和后果的严重性,该类事件研究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但是在目前的研究中,研究重点主要在减持原因和市场反应上,关于控股股东减持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前数量较少。因为控股股东减持案例的特殊性,属于事件研究范围,目前已有的关于控股股东减持和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和控股股东减持的关系上,但是对两者关系并没有进行比较完整的阐明。同时,对控股股东发生减持前,管理层和控股股东联合操纵盈余管理的行为仅仅停留在理论推理上,部分研究尝试采用回归研究的方式进行证明,这便忽略了控股股东减持属事件研究的属性。同时,不同类型的企业股权结构,管理层特征、公司业绩等都不相同,对控股股东减持行为都会造成影响。目前很少有研究从公司不同特征出发,研究盈余管理和控股股东减持的关系。本文基于控股股东减持、盈余管理相关文献整理及相关理论分析,以沪深A股主板市场2007-2016年间发生控股股东减持事件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减持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来自公司治理层面的对于控股股东减持的抑制因素,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减持前T-1会计期间,上市公司确实存在控股股东东和管理层联合盈余操纵的现象;(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管理层与控股股东联合操纵盈余管理程度越强,控股股东减持力度越强。(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控股股东减持力度与盈余管理程度关系较强;(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较于非两职合一的企业,两职合一的企业控股股东减持力度与盈余管理管理较强。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我们理解控股股东减持前的盈余管理行为,同时帮助理解对盈余管理程度对控股股东减持力度的关系,较为完整的理顺了控股股东减持前两者关系和作用机理,有利于提高投资者决策正确性,保护投资者利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