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居民理财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而选择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信贷类产品因收益稳健,风险相对较低而备受投资者的欢迎。受银监会关于银信合作业务的规定和通知的限定,单一型信贷类理财产品已经渐渐退出了市场,而以信贷资产为主的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却逐年上升。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因巧妙地避开了监管当局的相关政策制约以及其特有的多资产组合配置的风险分散效应,越来越受到银行和投资者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帮助银行完善此类产品的定价机制,提高银行的定价能力,另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量化的参考指标,便于投资者更加理性和专业地做出投资决策。那么,影响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从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理财产品定价的合理性、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接着对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含义和产生背景做了概述,然后,笔者根据所学公司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特质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研究了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所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随后,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分类探讨:P,即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策因素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表现在监管当局对于银信合作业务的各项规定上,制度因素表现为中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当前银行的投资渠道还比较狭窄;E,即经济方面,考虑到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信托贷款,小部分投资于债券、票据和股票等金融产品,本文将以下经济因素作为代表性因素:宏观经济景气指数、CPI、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Shibor、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同期央行票据的到期收益率、股票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S,即社会因素,这类因素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理财氛围和居民理财观念的改变上;T,即技术要素,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产生的鲶鱼效应。
接着,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微观因素,考虑到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特殊投资模式,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贷款类信托项目收益水平、放贷企业的信用级别、委托期限、市场集中度、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可提前终止权、可质押权、保本比例、产品相关费率。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截面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证验证。在截面回归分析部分,本文将2013年10月的270款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作为样本,将委托期限、保本比例、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同期央行票据到期收益率作为解释变量,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截面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做了相关性检验(剔除了引起多重共线性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变量)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模型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模型在整体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委托期限、同期央行票据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成正比,保本比例和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与预期收益率成反比,并且,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解释变量都能够单独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做出解释。
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部分,本文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6735款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作为样本,将货币供应量、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上海同业间拆借利率、贷款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市场集中度、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股票月指数回报率、债券月指数回报率作为解释变量,将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月平均预期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回归结果显示:Shibor、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贷款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成正比,市场集中度与预期收益率成反比。模型的相关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并且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同时,回归结果中的P值和t值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的解释变量都表现显著,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解释变量都能够单独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做出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分的回归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与预期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这与实证分析的假设不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货币供应量本身对预期收益率所具有的双面影响效应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得利率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下降,进而降低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另一方面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增加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显然,回归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效应,后一种强于前一种。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既为银行在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定价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购买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研究角度的创新。根据笔者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统计,当前学术界大部分对理财产品的研究主要围绕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运营监管、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等展开,也有一些文献会涉及到对理财产品的定价研究和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但很少会有学者针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或者说,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思路也和其他研究基本相同,并没有深入探讨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特别之处,也没有深入剖析影响其收益率的独特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针对组合型信贷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特质进行研究,将组合型信贷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性相结合,既说明了共性,又突出了特性,研究角度比较新颖。
2,研究方法的创新。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即理论研究,定量或实证研究非常少。而本文笔者根据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实证结果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实证分析部分,笔者结合截面回归模型与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分别对研究对象从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的视角进行分析。
3,实证研究中变量选择的创新。在本文中,笔者排除了一些不重要的变量,而引入了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解释变量,比如市场集中度、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贷款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等来探究这些因素对组合型信贷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效应,将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对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分析未来的投资走向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较不透明,笔者无法得到信贷计划的其他具体投资去向,无法引入更全面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因而难以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做出更精细的衡量。
2,笔者在截面回归部分和时间序列回归部分的实证检验中,出于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需要,剔除了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CPI、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这几个变量,从理论的角度讲,这几个变量是本文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变量,本文未能进一步探究这些变量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效应,也属不足之处。
本文首先从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理财产品定价的合理性、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接着对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含义和产生背景做了概述,然后,笔者根据所学公司战略管理学中的SWOT理论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特质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研究了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所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遇和威胁。随后,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
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宏观因素进行了分类探讨:P,即政治方面,主要包括政策因素与制度因素,政策因素表现在监管当局对于银信合作业务的各项规定上,制度因素表现为中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制度,当前银行的投资渠道还比较狭窄;E,即经济方面,考虑到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信托贷款,小部分投资于债券、票据和股票等金融产品,本文将以下经济因素作为代表性因素:宏观经济景气指数、CPI、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Shibor、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同期央行票据的到期收益率、股票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S,即社会因素,这类因素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理财氛围和居民理财观念的改变上;T,即技术要素,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产生的鲶鱼效应。
接着,本文分析了影响中国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微观因素,考虑到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特殊投资模式,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贷款类信托项目收益水平、放贷企业的信用级别、委托期限、市场集中度、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可提前终止权、可质押权、保本比例、产品相关费率。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建立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因素的截面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对理论分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实证验证。在截面回归分析部分,本文将2013年10月的270款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作为样本,将委托期限、保本比例、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和同期央行票据到期收益率作为解释变量,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截面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做了相关性检验(剔除了引起多重共线性的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这一变量)异方差检验和自相关检验,回归结果显示:模型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模型在整体上通过显著性检验,委托期限、同期央行票据到期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成正比,保本比例和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与预期收益率成反比,并且,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解释变量都能够单独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做出解释。
在时间序列回归分析部分,本文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6735款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作为样本,将货币供应量、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上海同业间拆借利率、贷款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市场集中度、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股票月指数回报率、债券月指数回报率作为解释变量,将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月平均预期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了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异方差检验、自相关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回归结果显示:Shibor、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贷款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与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成正比,市场集中度与预期收益率成反比。模型的相关性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F检验,并且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同时,回归结果中的P值和t值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所有的解释变量都表现显著,即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解释变量都能够单独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做出解释。值得注意的是,本部分的回归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与预期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这与实证分析的假设不符,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货币供应量本身对预期收益率所具有的双面影响效应造成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一方面会使得利率下降,社会融资成本下降,进而降低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另一方面又容易导致通货膨胀,进而增加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显然,回归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效应,后一种强于前一种。
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结果既为银行在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定价方面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购买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供了可量化的指标。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题和研究角度的创新。根据笔者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统计,当前学术界大部分对理财产品的研究主要围绕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运营监管、理财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理财产品的会计处理与信息披露研究、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研究等展开,也有一些文献会涉及到对理财产品的定价研究和收益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但很少会有学者针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或者说,即使有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思路也和其他研究基本相同,并没有深入探讨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特别之处,也没有深入剖析影响其收益率的独特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针对组合型信贷类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特质进行研究,将组合型信贷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其他理财产品所具有的共性与特性相结合,既说明了共性,又突出了特性,研究角度比较新颖。
2,研究方法的创新。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相关研究,大部分是定性研究即理论研究,定量或实证研究非常少。而本文笔者根据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研究内容进行了实证分析,将实证结果和理论研究相结合,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在实证分析部分,笔者结合截面回归模型与时间序列回归模型分别对研究对象从微观方面和宏观方面的视角进行分析。
3,实证研究中变量选择的创新。在本文中,笔者排除了一些不重要的变量,而引入了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解释变量,比如市场集中度、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贷款类信托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房地产市场景气程度等来探究这些因素对组合型信贷类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效应,将市场结构的相关理论与金融理论相结合,对投资者制定投资决策,分析未来的投资走向具有现实参考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较不透明,笔者无法得到信贷计划的其他具体投资去向,无法引入更全面的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因而难以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做出更精细的衡量。
2,笔者在截面回归部分和时间序列回归部分的实证检验中,出于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的需要,剔除了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房地产市场景气指数、CPI、宏观经济景气指数这几个变量,从理论的角度讲,这几个变量是本文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变量,本文未能进一步探究这些变量对组合型信贷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效应,也属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