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的Zeus麻醉机是近几年出现的最新一代的麻醉系统,Zeus首次在麻醉系统中实现了全紧闭麻醉,可以准确实时地监测病人的摄氧量。目前,麻醉镇静深度的监测常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AEPI),而摄氧量与镇静深度是否相关尚不明确。本课题以BIS监测作为参照,探讨Zeus自动控制麻醉系统下摄氧量与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之间的相关性。二.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或限期手术的成年患者21例,年龄18~65周岁,体重指数(BMI)18.5~25。麻醉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全静脉麻醉的方法。术前常规禁食禁水,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路,15 min内快速预先给予加温的乳酸林格氏液8 ml·kg-1,之后静脉补液速度调整为8 ml·kg-1·h-1。予桡动脉置管并连接压力传感器连续监测动脉血压,同时按常规监测病人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02),放置BIS电极片并连接BIS监护仪。待患者平静5分钟后记录患者的心率、血压和BIS值,设为基础值。麻醉诱导时预设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2.5 ug/ml,静脉推注芬太尼3 ug/kg,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再静注罗库溴铵0.9 mg/kg,同时手控呼吸等待丙泊酚效应室浓度达到目标值5分钟后行气管内插管。固定气管导管后连接Zeus麻醉机,使用自动控制模式,设定给氧浓度为50%,并根据患者体重调节潮气量使实验过程中患者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0~40之间。停止除呼吸控制以外的所有刺激,等待5分钟后记录此时的心率、血压、BIS值以及摄氧量。然后将设定靶浓度降为2.0 ug/ml,待效应室浓度达到靶浓度后再等待5分钟,记录此时的心率、血压、BIS值以及摄氧量。重复同样步骤,分别记录靶浓度为1.5 ug/m1和1.0 ug/ml时的心率、血压、BIS值以及摄氧量。试验过程中若平均动脉压降至50以下可给予新福林,并记录给药量和给药时间。手术结束24 h后随访,判断有无术中知晓发生。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计量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各靶控浓度同一指标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求得直线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r。三.结果21例病人中,麻醉前静息状态时BIS值为95.6±2.0,心率为76.1±14.7,动脉血压为(136.2±8.9)/(73.3±9.2)。麻醉诱导后,当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2.5ug/ml、2.0 ug/ml、1.5 ug/ml、1.0 ug/ml时,相应的摄氧量分别为82.1±44.4、120.9±44.8、142.9±39.6、170.7±27.6,而相应的BIS值为58.2±10.5、61.6±11.7、64.9±11.5和69.0±10.7。通过配对t检验,不同丙泊酚靶控浓度时摄氧量和BIS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摄氧量和BIS值均随着丙泊酚靶控浓度的降低而升高,它们与丙泊酚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9和0.9389,通过费舍Zr的转换后进行Z检验,0.9869>0.9389(P<0.05),即摄氧量与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显著大于BIS与靶控浓度的相关系数。而当丙泊酚靶控浓度分别为2.5 ug/ml、2.0 ug/ml、1.5 ug/ml、1.0 ug/ml时,相应的心率分别为72.5±14.0、67.8±13.4、67.7±17.5、72.1±20.3,相应的血压为(106.8±17.3)/(58.1±11.4)、(99.9±14.4)/(55.5±9.5)、(101.5±21.0)/(55.8±11.2)、(114.7±28.1)/(63.2±15.4)。通过配对t检验,不同丙泊酚靶控浓度时各组心率和血压的差异并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靶浓度为2.5ug/ml和2.0ug/ml时心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靶浓度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则在靶浓度为2.0ug/ml和1.5ug/ml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靶浓度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心率和血压对于丙泊酚靶控浓度的改变并不敏感。21例病人都未发生术中知晓。四.结论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时,BIS和摄氧量均与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密切相关,而且摄氧量的相关性大于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