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显示,全球数千万的癌症患者中,约有50%的患者在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75%的晚期癌症患者面临疼痛的问题,40%-50%是中度至重度疼痛,25%-30%是非常严重的疼痛。WHO推荐使用的三阶梯疗法可使80%-90%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但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如非麻醉性镇痛药常有胃肠道刺激和骨髓抑制作用,麻醉性镇痛药导致便秘,成瘾等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三阶梯疗法的应用。近年来中药外治法在癌痛治疗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导师王文萍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基础研制出的中药止痛贴,对癌痛镇痛效果显著。本课题通过建立小鼠癌痛模型,进行鼠尾压痛试验,评价中药止痛贴的镇痛药效。通过观察小鼠癌痛模型外周血中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的变化,初步探讨中药止痛贴的镇痛机理,为该药的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近交系BALB/C小白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电热恒温水浴锅、鼠尾压痛仪(淮北正华生物)、硫化钠、小鼠β-内啡肽ELISA试剂盒、小鼠前列腺素ELISA试剂盒、XS-225A电子分析天平,LD4-2A离心机,anthos2010全自动定量酶标仪。S180瘤株、盐酸吗啡注射液、中药止痛贴(自制),扶他林软膏,蒸馏水。2.方法:通过鼠尾压痛法,测定空白组,模型组,用药各组小鼠痛阈值的变化,对中药止痛贴进行药效分析。使用小鼠β-内啡肽ELISA试剂盒、小鼠前列腺素ELISA试剂盒,测定空白组,模型组,用药各组小鼠外周血中β-EP及PGE2含量变化,对中药止痛贴镇痛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1实验一鼠尾压痛实验表明用药第1天,中药止痛贴组用药后痛阈提高值与空白组、模型组、扶他林组、吗啡组的痛阈提高值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3天,中药止痛贴组用药后痛阈提高值与其余四组的痛阈提高值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用药第5天,中药止痛贴组用药后痛阈提高值与其余四组的痛阈提高值比较均有明显的差异,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作用于癌痛小鼠模型使其痛阈提高,观察其镇痛效果略强于扶他林,弱于吗啡。2实验二实验结果表明癌痛小鼠模型组外周血中β-E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组β-E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组β-EP含量与扶他林组吗啡组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治组β-EP含量高于扶他林组,低于吗啡组。实验结果表明癌痛小鼠模型组外周血中PGE2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组PGE2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组PGE2含量与扶他林组、吗啡组比较,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止痛贴组PGE2含量低于扶他林组,高于吗啡组。结论:中药止痛贴对癌痛小鼠模型有镇痛作用,可明显提高癌痛小鼠模型痛阈值,其镇痛效果与扶他林、吗啡比较,镇痛效果略强于扶他林,弱于吗啡。用药第1天即开始起效,且药效稳定。中药止痛贴对癌痛小鼠模型镇痛作用机理可能与刺激外周血中β-EP的产生及抑制PGE2的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