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血压防控效果分析,为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抽取石家庄市鹿泉辖区内35-70岁之间(包括35岁及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0例。随机分为强化干预(A)组200例,宣教干预(B)组200例,不干预(C)组200例。2干预内容B组在入组前进行一次宣教管理教育,之后血压未控制时每两周进行一次随访,血压控制稳定后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C组仅采集患者信息,不进行干预。A组在B组干预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分层随访管理干预措施。强化干预措施包括:①低盐饮食管理:采取控盐勺和服用低钠盐相结合模式,每日限制摄入食盐量<5g。②低脂饮食管理:采用控油壶管理模式,限制每日进食油量<25g。③运动管理:个体化运动方案管理模式:采取与患者商量运动方案方式,采用坚持经常性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跳舞等,每次活动30分,每周5天以上。④减重管理:对于超重、肥胖患者,通过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减轻患者体重,以每周减重0.5~1.0kg为宜。⑤戒烟管理:短信提醒管理模式,通过短信提示功能每周对吸烟者进行烟草危害知识宣传。⑥控制饮酒量管理: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⑦健康教育管理:每月通知组织患者进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⑧分层随访管理:高危患者:血压未控制时每周监测一次血压;控制稳定后1个月监测一次血压;中危患者:血压未控制时每2周监测一次血压;控制稳定后2个月监测一次血压;低危患者:血压未控制时每2周监测一次血压,控制稳定后2个月监测一次血压。结果:经干预管理,A、B组患者治疗率高于C组(P<0.05),A、B组治疗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C组(P<0.05),A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控烟效果优于B、C组(P<0.05),B、C组控烟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控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运动干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01),A、B组运动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体重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组患者TC、LDL-C水平下降及HDL-C水平上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TC、LDL-C干预效果明显优于B、C组(P<0.05),B、C组TC、LDL-C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HDL-C干预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A、B组HDL-C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门诊月均花费金额下降较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门诊月均花费金额下降较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生活方式干预管理后,患者血压均值水平显著性下降,控制率得到明显提高,经干预管理患者治疗费用呈现显著下降,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管理模式是有效的、可行的,尤以强化干预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可根据各地社区医疗资源配备情况,选择强化干预措施或宣教干预作为社区高血压患者慢性病管理的模式,以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造福广大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