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高层建筑结构发展速度极快,发展出了转换层、加强层、错层和连体等结构形式,为了人们对建筑更加苛刻的追求和满足建筑结构的使用需要,结构布置形式往往超限。其中将转换层位置上移,例如在8度区将转换层设置在第五层即为超限结构。当转换层位置超限时,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转换层附近的刚度、内力易发生突变,从而形成薄弱层,且转换层下部框支层结构易于开裂和屈服,不利于结构抗震。本文采用PKPM-SATWE和Midas building两种不同力学模型的有限元软件对廊坊某带超限转换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整体计算,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证明该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针对转换层结构布置形式,提出了直接式与间接式两种腋撑方式,采用简化受力计算模型结合PMSAP软件计算梁端与柱端内力,得出直接式腋撑转换梁受力形式优于间接式腋撑转换梁,并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直接式腋撑转换梁应力状态,说明其结构形式布置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将直接式腋撑梁应用于梁式转换层结构布置形式中,以上述廊坊建筑结构为例,提出两种转换层的布置方式:方案1采用带型钢混凝土转换梁的转换层结构,方案2采用带直接式腋撑钢筋混凝土转换梁的转换层结构。通过小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证明两种转换层设计方案在结构布置上均满足规范承载力要求,且结构有良好的整体性和稳定性。通过EPDA&PUSH做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证明两种转换层设计方案在罕遇地震下均不发生倒塌。通过方案1与方案2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加入腋撑梁设计后,腋撑结构承担了相当一部分上部结构传来的内力,通过增加传力路径的方式,降低了转换梁与上部框架柱的杆端弯矩,有效地提高了转换梁承载力;加腋式钢筋混凝土转换梁比型钢混凝土转换梁构件截面尺寸有所减小,同时减少了转换梁的梁端截面配筋;对于临近的转换层上层结构,腋撑形式的加入有效地控制了上层框架柱的配筋率,减小超筋的发生概率,优化了转换梁及上部框架柱的构造设计,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