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制备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中药纤体组方的减肥功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同时观察其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普通饲料组喂食普通饲料,高脂饲料组喂食高脂饲料,每周称体重一次,记录每天摄食量,计算食物利用率,造模6周。第7周将高脂饲料组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纤体组方低、中、高剂量组,继续饲以高脂饲料直至实验结束;普通饲料组作为正常对照组,继续饲喂普通饲料。灌胃给药,连续6周,计算每天摄食量及食物利用率,每周称体重一次。末次给药后,称量体重、测体长、Lee’s指数;称量脂肪重量,计算脂体比,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脂肪细胞形态;称取肝脏重量,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TG、TC、LDL-C、HDL-C含量;试剂盒测定血清中FFA含量、LPL及HL的活性;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Leptin及NPY的含量。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采用同样的方法复制营养性肥胖小鼠模型,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纤体组方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给药6周后,取下丘脑,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下丘脑中ob-R及NPY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6周后,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且超过10%。给药6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脂肪重量、脂体比、肝脏重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脂肪细胞体积变大,肝脏细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均质性无界膜脂滴,血清中TG、FFA、Leptin及NPY含量显著升高,LPL及HL活性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纤体组方高剂量组大鼠体重第10、11、12周显著降低;中药纤体组方低、中、高剂量组Lee’s指数、脂肪重量及脂体比均显著降低,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脂肪细胞变小;中药纤体组方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G含量显著降低;高剂量组血中FFA含量显著降低、LPL活性增强;中、高剂量组血清中HL活性增强、肝脏重量及肝脏系数显著降低;透射电镜下观察到肝脏细胞内脂滴减少;中药纤体组方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Leptin及NPY含量降低。进一步机制研究,小鼠造模6周后,高脂饲料组体重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且超过10%,给药6周后,模型对照组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纤体组方低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RT-PCR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动物下丘脑ob-RmRNA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纤体组方低高剂量组下丘脑ob-R 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模型对照组动物下丘脑NPY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中药纤体组方低高剂量组下丘脑NPY mRNA表达量较模型对照组降低。结论:造模6周后,高脂饲料组动物体重显著高于普通饲料组,且超过10%,表明营养性肥胖模型造模成功。给药6周后,模型对照组动物体重、Lee’s指数、脂肪重量、脂体比、肝脏重量、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血清TG及FF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本研究所用高脂饲料配方能成功诱导肥胖模型,且伴有高脂血症。中药纤体组方各剂量组动物体重、Lee’s指数、脂肪重量、脂体比、肝脏重量、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血清TG及FFA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降低,LPL及HL活性升高,表明中药纤体组方对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有减肥降脂的作用。模型对照组动物血清Leptin及NPY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有高瘦素血症,出现瘦素抵抗现象。中药纤体组方各剂量组动物血清Leptin及NPY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下丘脑ob-R mRNA表达增加而NPY mRNA表达减少。表明中药纤体组方减肥机制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有关,能促使血中高水平瘦素进入下丘脑中,与瘦素受体结合,发挥其调节能量摄入与消耗的生物学效应,抑制促食欲因子NPY的表达。综上,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纤体组方对营养性肥胖动物模型具有减肥降脂的作用,其减肥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瘦素抵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