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内亚比绍渔场是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在西非国家海域最早开发的渔场之一[1],作业方式是双支架拖网和单船尾拖网两种作业方式根据主捕鱼种的不同交互使用。近几年生产渔船保持在20艘的规模,年产量约18000吨,是中水公司的传统作业渔场。本文根据中国水产总公司西非海丰运输船队5年来在几内亚比绍渔场作业渔船转载的渔获数据,结合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Ocean Watch网站(http://oceanwatch.pifsc.noaa.gov/las/servlets/dataset)下载的环境数据,分析探究几内亚比绍渔场资源变动状况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几内亚比绍渔场有两个捕捞季节,分别为第一季度(1月~3月)和第四季度(10月~12月),第一季度产量最高的月份是2月份,第四季度产量最高的月份是10月份。2)几内亚比绍渔场渔获种类根据作业方式的不同,主要捕捞鱼种也不同,双支架拖网以捕捞底层鱼类、中上层鱼类为主,单船尾拖网以捕捞软体动物类为主,其他如中下层鱼类、甲壳类、软骨鱼类等鱼种全年产量比重很低。每年第一、四季度,作业方式为双支架拖网,产量最高的月份是10月份;而随着每年第二、三季度作业方式的转变,由双支架拖网作业方式改为单船尾拖网作业方式,底层鱼类产量大幅度下降,软体动物类产量大幅度上升,产量最高的月份为9月份。3)2011~2015年,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船队在几内亚比绍渔场主要捕捞区域集中在10°30′N,16°10′W到11°45′N,17°00′W这一狭长海域,其中沿岸区域单船月捕捞量明显超过远海捕捞量。4)根据主捕鱼种的生物学特征,对中上层鱼类主捕鱼种竹筴鱼和底层鱼类红齿海鲇、塞内加尔舌鳎进行分析,发现均出现小型个体比重上升现象,但CPUE依旧呈现上升趋势,认为几内亚比绍渔场资源量依旧处于增长状态。5)几内亚比绍海域船队渔场重心,纬度上每年4月份后逐渐向北转移,11月份后逐渐向南转移;经度上1~7月份逐渐向西转移,7月份后逐渐向东转移。渔场重心变动与气候变化有关,各主要捕捞鱼种组成也因此受到影响。6)利用GAM模型对影响3种典型鱼种(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软体动物)CPUE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发现SST对黑斑十指马鲅的CPUE有着重要影响,Chla同样对其CPUE有影响,CPUE基本上随着Chla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时间因子对绿鲭鲹CPUE的偏差影响较大;环境因子上,只有Chla对其CPUE有着显著的影响。Chla对绿鲭鲹CPUE的影响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但在Chla为10mg/m3左右影响最大;年度对真蛸的CPUE存在影响。真蛸的CPUE随着SST的升高而下降,随着SSH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随着Chla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低Chla有利于高CPUE的出现。7)选取2种典型鱼种(中上层鱼类、底层鱼类)计算相应肥满度,肥满度代表鱼种摄食条件及成熟情况,分析环境对不同鱼种肥满度的影响。小颏潜鲆与SST的相关关系不明显(P>0.05),但在每年五月,SST开始增加的时候,小颏潜鲆的肥满度也同样开始迅速地增加,而在每年8-9月份温度开始继续增加的时候,小颏潜鲆的肥满度开始迅速下降;竹筴鱼的肥满度指数与SST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559,P<0.05),基本上每年3-5月水温偏低的时候,竹筴鱼的肥满度达到最高。小颏潜鲆与Chl-a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的关系(R=0.478,P<0.05),一般来说,当Chl-a较高的时候,小颏潜鲆的肥满度变低,Chl-a变低的时候,其值升高;与小颏潜鲆相反,竹筴鱼的肥满度指数与Chl-a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536,P<0.05),其值随着海域Chl-a的变化一致。分析认为底层鱼类因生活水层较深,与SST关系不如中上层鱼类显著;而Chl-a对两种鱼种的影响,因鱼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呈现完全相反的关系。本文基于转载数据,结合相关环境因子探究几内亚比绍渔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可为了解几内亚比绍海域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状态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中国水产总公司运输船队和几内亚比绍代表处渔场生产船的调度安排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