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社会的边缘人——贝娄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hai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索尔·贝娄是二十世纪文坛巨匠,1976年以“对当代文化富于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贝娄一生创作颇丰,笔耕不辍,他的作品通过描写那些继承了古老犹太文化精髓,受过欧洲传统文化熏陶,而又接受了现代美国教育,生活在纷乱喧嚣的现代都市中的犹太知识分子,塑造出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代表了美国社会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游走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无法处理好自己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始终苦于找不到将两者结合的困惑之中。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代表了一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书中知识分子在美国这个异域“国家”中生存所遭遇的努力融入社会却明显感到被隔离的两难境地正是这一代美国犹太移民群体之生活遭遇的真实写照。本文将贝娄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为两个类别。一类知识分子坚持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理想,却不被社会现实所接受。他们享受着内心世界的清风傲骨,却要忍受现实世界人际交往以及个人发展的困境。另一类知识分子通过牺牲个人理想向社会现实作出妥协,而获得了所谓的成功——金钱、地位、荣誉。他们的生活虽然五光十色,遗憾的是在炫目的生活背后,他们的内心却始终在自我折磨。这两类知识分子各有所失,又各有所得。他们的得失之间,知识分子群体存在的真正意义在两类知识分子的对比中逐渐清晰明了,读者也更加明晰地看清了功利社会中精神与理想的意义。在功利社会中,单纯的知识享受,精神世界中孤寂的求索带来的只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迷失。现实世界中到处充满了物化的追求,人们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已经日渐淡化。贝娄的作品让我们正视这种彷徨和迷失,告诉我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时代,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等都在发生着变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群体只有能够准确确认自己的内心信念与内在价值并将其放置于社会大环境下进行合理性与可行性验证,才能将其外化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模式。这也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功利社会中摸索前行所应该找到的出口。
其他文献
期刊
5年前,南陵县籍山镇青年干部赵亮被镇党委选派担任大港村党支部副书记,第二年任村党支部书记。赵亮到村后连烧“三把火”,迅速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为构建和谐“大港”营造
在认知心理学有关记忆和遗忘的理论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名为“加工—复现”的词汇分析评价模式,并运用到《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材的词汇分析中。为了进一步了
海棠多为栽培,我国各地有分布。树高5~7米。叶互生,椭圆状长椭圆形,边缘有紧贴的细锯齿。花数朵簇生,呈伞形总状花序;花蕾红色或深红色,开后为淡红色或粉红色,直径4~5cm。果
期刊
长期以来,研究者对于二语习得中母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几经变化:从Lado过分夸大母语地位和作用的对比分析假说,到以Dulay&Burt和Krashen为代表的主张淡化母语在二语习得中地位和
家园是一种情结。对家园的解读,总难免弥漫着浓重的梦想色彩。尤其是侧重于视觉层面,这种色彩更加浓烈。这种解读,更多是基于现实的影像元素,真实而亲近。这是我们的重庆,充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