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但是目前的高校德育却经常越过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直接把注意力放在满足社会的需要上,使德育难以对学生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德育个体价值是德育对于教育对象个体利益及个人发展需要满足的功能属性,所以,研究高校德育个体价值取向,在于明确德育为实现这一功能属性应该作出怎样的自觉选择,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德育如何更好地从社会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真正发挥其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
在理论研究方面,以对高校德育个体性功能的理解为基础,提出要从关怀个体生命和提升生命质量的视角关注个体,要以主体性德育的思想转变教育观和学生观,通过对教育对象生命个体的尊重和主体地位的确认建立高校德育个体价值取向的基本思维理念。同时,德育应着眼于以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要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发展人,所以,德育应以促进个体成人为依据确立教育目标、以对个体有用为依据确立教育内容、以对个体有效为依据确立教育方法。
在实践研究上,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以实证的方式支撑理论研究的结果,并以此作为具体措施制定的参考依据。
最后提出实现高校德育个体价值的若干思路与建议。主要包括确认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德育的一些想法;增强德育的实际效果、真正发挥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急需解决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