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钒锂的合成及掺杂改性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y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用碳热还原法合成了Li3V2(PO4)3正极材料,考察了合成工艺、原料和金属离子掺杂对Li3V2(PO4)3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中试对 Li3V2(PO4)3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作了初步的考察。  首先,考察了煅烧时间和烧结温度等工艺条件对Li3V2(PO4)3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相应调整了烧结的时间,但是随着烧结温度的变化,合成的Li3V2(PO4)3材料在碳含量、电化学性能等方面仍然有明显的差别。在800~900℃的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材料的碳含量下降,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在1C充电10C放电倍率下,采用800℃,24h和850℃,16h合成的样品放电容量为111mAh/g,且50次循环无明显衰减。而采用900℃,8h合成的样品放电容量为104mAh/g,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也略微低于前两种样品。随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Li3V2(PO4)3合成工艺——两步法制备Li3V2(PO4)3,从而有效的缩短了制备磷酸钒锂所需的时间,并降低了反应的温度。采用两步法制备的Li3V2(PO4)3与已较为成熟的碳热还原法制备的产品在性能上基本相同,在4C充电、5C放电条件下,最大放电容量达到112mAh/g,其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5%。  其次,研究了原料对掺杂Mg的磷酸钒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采用工业级原料制备掺杂Mg的磷酸钒锂材料时,工业级NH4H2PO4的品质并不能满足电池材料的合成要求,4C充电5C放电条件下,产品放电容量仅有101 mAh/g,而采用试剂级的磷酸钒锂材料放电容量达到114 mAh/g。同时研究了碳源加入方式对掺杂Mg的磷酸钒锂性能的影响。采用后加碳源的方式有利于工业级原料的充分反应。采用后加入碳源制备的磷酸钒锂材料在4C充电5C放电条件下,放电容量为110mAh/g,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6%,而先加入碳源的磷酸钒锂材料的放电容量为104mAh/g,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8%。  通过中试研究了磷酸钒锂材料的性能,并考察其工业生产的工艺条件。中试制备了纯相的 Li3V2(PO4)3材料和采用两种不同添加剂制备的掺杂镁的磷酸钒锂材料。三种材料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纯相 Li3V2(PO4)3材料在1C倍率充放电条件下,放电容量达到123mAh/g,达到理论容量的92.5%,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8%;掺杂镁的磷酸钒锂材料可以30C倍率充放电,放电容量达到95mAh/g,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采用复合添加剂制备的掺杂镁的磷酸钒锂材料在10C充电1C放电的条件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14mAh/g,5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92%。将上述材料制备成14Ah的电池,224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2%。  最后,在不同充放电范围,考察了Li3V2(PO4)3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结果发现,相比较于3.0V~4.8V,Li3V2(PO4)3材料在3.0V~4.3V的充放电区间拥有较高的电化学活性,在该区间进行充放电可以获得更好的电化学性能。
其他文献
γ-聚谷氨酸(γ-PGA)主要是一些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种胞外高分子多氨基酸聚合物,是由L-谷氨酸和D-谷氨酸通过α-氨基和γ-羧基形成的酰胺键缩合形式的一种多肽。γ-聚谷氨酸是一种具有极强水溶性、生物相容性、可完全降解性的环境友好型新材料,在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从γ-PGA产生菌的鉴定、诱变育种、液体发酵工艺、固体发酵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