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速度、舒张速度、阻力指数、血管顺应性)及本次实验新增加指标(收缩平均速度、反弹高度、紧张度、压力指数、缓慢指数、血管负荷)对诊断高血压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应用价值。 方法 病例组30例患者均符合WTO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患者高血压病史1—13年,并表现眩晕,有一过性的神经系统损害(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平衡失调、眩晕、复视、构音不良等),行头颅CT检查,结果除外脑出血与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元耳科及眼科疾病。采用美国ATL公司Ultrasound-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25MHz。患者取俯卧位,探头置于枕外隆突下方的凹陷处,经枕骨大孔做延髓脑桥斜断检查,此断面延髓居中,呈椭圆形低回声,其内外侧可见“V”字形蓝色彩流为左侧椎动脉(LVA)和右侧椎动脉(RVA),将探头稍移向斜前方向,可显示基底动脉(BA)的蓝色彩流,位于桥脑沟后方,三者共同显示时呈现“Y”形蓝色彩流,为双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将上述动脉分别进行原有检查指标及新增加的六项指标检测,然后将每条血管各项检测值进行参数分析比较。 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原有指标比较,病例组椎-基底动脉的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明显减低,P<0.01,有显著性差异。病例组与对照组本次实验新增加指标比较,病例组反弹高度(RH)、紧张度(TD)、平均收缩速度(AS)、缓慢指数(SI)明显降低,压力指数(PI)、血管负荷(VL)明显增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在病例组共检90条血管中,血流参数有改变的血管有7种组合。病例组中椎一基底动脉硬化者14例,对照组中1例。椎一基底动脉硬化二维超声可见血流充盈时边缘粗糙,血流频谱低平,第一峰小于第二峰。随着高血压病情进展,血管负荷值增加。血管负荷<20~H岁c而s中,高血压病史小于5年者占68.75%;血管负荷值20月o~H扩c耐s中,高血压病史5到10年者占90.00%;血管负荷>30mmH扩c耐s中,高血压病史大于10年者占60%,而高血压病史小于5年者为0。结论 经颅彩色多普勒技术是诊断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方法。二维彩色超声可以直接显示颅内段椎一基底动脉的部位、血流方向及血管走行。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指标有收缩速度、舒张速度、阻力指数、血管顺应性。本次实验增加的研究指标收缩平均速度、反弹高度、紧张度、压力指数、缓慢指数及血管负荷是经颅彩色多普勒诊断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重要参数。在反映脑血管脉动性方面,压力指数比阻力指数及血管顺应性更敏感;在反映频谱图形方面,反弹高度能通过数值来显示波形改变,原有指标无法显示;紧张度、缓慢指数与血管负荷将平均动脉压、心率、血粘度系数三项影响脑血流量改变的因素引人,将从更多的角度评价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可以依据血管负荷的改变判断高血压病变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