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外环境中的分布,了解该病毒的感染来源,确定感染高危因素,监测其职业暴露人群的感染状况,研究该病的隐性感染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控策略以及对流感大流行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发生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的颍上县,采集活禽批发市场、城乡农贸市场或菜市场、家禽规模养殖场、家禽散养户、家禽屠宰加工厂等监测点的水、禽类(含候鸟)粪便及笼具表面等外环境标本,用RT-PCR或Real-time PCR方法进行流感病毒A型核酸检测,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由国家CDC进一步进行H5、H7、H9等亚型的检测并进行病毒分离。采集上述地点职业暴露人群血清,用单放射免疫扩散溶血技术(SRH)测定该人群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抗体感染率。结果:2009年共采集外环境标本60份,5月、7月、12月各采集1次,每次20份标本,经用RT-PCR方法检测,FluA阳性2份,阳性率为3.33%,其中外环境水1份、案板涂抹物1份,未分出亚型,均为7月份采集。2010年共采集外环境标本60份,1月、4月、9月各采集1次,每次20份标本,经用RT-PCR或Real-time PCR方法检测, FluA阳性9份,阳性率达到15.00%。两年阳性率比较χ~2=14.71,P<0.05,两年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经国家CDC复核后,H5阳性2份,分别为外环境水和案板涂抹物;H9阳性5份,分别为鸡舍涂抹物2份、外环境水2份、案板涂抹物1份;H7未检出;另外未分型2份,分别为外环境水1份和案板涂抹物1份。9份FluA阳性标本中, 1份未分型标本为2010年9月份采集,其余8份标本均为2010年1月份采集。上述标本病毒分离均未成功。鸡舍涂抹物、外环境水、案板涂抹物三种样本阳性率比较χ~2=5.05,P>0.05,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93份,用SRH技术检测H5N1抗体阳性10份,阳性率为5.18%,其中5月份采集100份,阳性3份;12月份采集93份,阳性7份。2010年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196份,用SRH技术检测H5N1抗体阳性30份,总阳性率为15.31%,其中4月份采集100份,阳性17份;10月份采集96份,阳性13份。两年阳性率比较χ~2=10.80,P<0.05,两年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外环境中有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存在,本地区职业暴露人群曾受到禽流感病毒H5亚型的感染,提示该疾病有隐性感染者的存在,由环境中的H5病毒感染给人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