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烂尾新闻”是近年来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它反映了我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信息传播环境等宏观社会要素的急剧变化,透过“烂尾新闻”,我们可以洞见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内集中爆发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以及我国新闻业在当前新的信息传播形势下的得与失。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选题缘起开始,对“烂尾新闻”、“传播机制”、“新闻场域”等几个重要的理论支点进行了梳理,然后阐述了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最后对研究方法给予说明;第二部分是当前我国“烂尾新闻”整体面貌的一个描述,通过数据分析和逻辑推衍,说明我国“烂尾新闻”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第三部分研究了新闻传播链条内部各个要素及其相对位置关系对“烂尾新闻”的影响,包括信息本身、媒体、记者和受众;第四部分重在分析新闻场域和外部场域互动过程中的“烂尾新闻”;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和反思,辩证地阐明“烂尾新闻”造成的弊端和有限正效应,并对“烂尾新闻”的治理提出具体的建议,包括媒体的自主作为和政府行为的改善。论文主要采用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访谈对象为15位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同时,文章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刻画出“烂尾新闻”的一些样态和特征。另外,文中针对一些具体的问题,会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剖析近年来典型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案例,描其面貌、探其内里。文章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烂尾新闻”是新闻场域内部运行以及场域互动下的一个产物。整体而言,它是我国新闻生产中的“残次品”,只有重视“烂尾新闻”,加强对这个现象的改善,才能使我国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得到彰显,才能保障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公信力,推进政治进步、经济进步以及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