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城市热岛日循环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wjb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简称LST)升高导致的城市热岛(Urban Heat Island,简称UHI)效应是人类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对地球表面气候造成的重大影响之一,气候问题越来越引起人类重视。与传统研究中使用极轨卫星遥感数据反演的地表温度相比,同步卫星提供的地表温度产品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本研究利用全球同步卫星地表温度数据,结合MODIS增强植被指数、NPP-VIIRS夜间灯光和SRTM3全球DEM数据,基于定量遥感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量化得到不透水表面梯度的因子分布情况,以期揭示全球视角下的地表城市热岛日循环特征及空间异质性,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综合分析全球地表城市热岛对夜间灯光、植被和地形三项驱动因子的响应模式,并确定其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程度。主要结论如下:(1)全球地表温度随当地太阳高度循环变化。从东西方向看,6:00至17:00地表温度整体高于18:00至5:00,其中地表温度在9时达到最高,为343.66 K,18:00至5:00的地表温度处在250 K至340 K之间,其中在21时达到最高,为339.97 K。从南北方向看,不同气候区内的地表温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情况,整体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曲线波动;在6时至15时的时间段内,干旱区域地表温度高于其他气候区,且在9时达到最大,为310.53 K,在19时至3时的时间段内,干旱区地表温度保持下降趋势,到3时降至最低,为298.90 K;炎热区域LST从18时开始下降,23时降至全天最低,为292.36 K;由于温暖区域更适合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包含了更多的大城市,相比于其他气候区,其波动性更强且阈值范围更大,尤其在15时至17时最显著,地表温度在291.02 K至306.31 K之间。(2)本研究通过沿不透水面梯度的地表温度量化城市热岛,用δLST表示。全球昼夜δLST处于-1至1之间,数值接近0的城市在“白天”比“夜间”多。在“白天”,全球δLST的平均值为0.002 K/%,δLST为正的城市占大多数(175/294),这些地区多为工业基地或人口密集区,并形成大都市圈,最高达到0.77 K/%,δLST为负的城市占比19.05%,最小值是-0.95 K/%。“夜间”δLST为正的城市少于“白天”(159/294),但δLST变化更明显,“夜间”平均δLST为0.001 K/%,数值处于-0.1至0.1之间的城市占比62.92%,集中分布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以及亚洲东南部。从气候带角度来看,炎热区域昼夜δLST平均值分别为-0.167 K/%、-0.165 K/%,表现出稳定的时间变化,在“白天”寒冷区域平均值最高,为0.025 K/%,干旱区域平均值最低,为0.014 K/%;在“夜间”,干旱区域δLST最高,为0.061 K/%,温暖区域最低,δLST为0.005 K/%,在寒冷和干旱气候区,“夜间”δLST比“白天”δLST变化剧烈。另外,本文探讨了高程分异下的全球城市热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高程分异下各城市白天δLST相对夜间更稳定,当高程较低时,δLST平均值更接近0,高程较高时,大部分城市的δLST为负值,且地形越复杂δLST相差越大。(3)全球范围内δNL、δEVI及δDEM空间分布表现出差异性。其中大部分城市δNL数值为正,超过0.5的占比29%,这些地区夜间δLST平均值为0.039 K/%,远高于夜间δLST总体平均值,说明经济差异大的同时产生了较强的热岛效应,全球城市δNL数值中位数为0.33,平均值为0.29,炎热区域(0.38)和寒冷区域(0.44)平均值高于全球水平,温暖区域(0.27)和干旱区域(0.16)平均值低于全球水平;全球δEVI平均值为0.02,超过一半的城市δEVI数值为负(172/294),平均值由高到低的气候类型依次为炎热区域(0.09)、寒冷区域(0.03)、温暖区域(0.02)、干旱区域(-0.04);有33.33%的城市δDEM为正但低于0.5,有32.31%的城市δDEM为负但高于-0.5,多为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或形成城市群,全球城市δDEM平均值为0.04,中值为0.02,平均值最高的是温暖区域(0.07),其次是寒冷区域(0.05)、干旱区域(-0.03)和炎热区域(-0.13)。(4)以δNL、δEVI和δDEM为自变量,δLS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变化的31.1%。从全球来看对δLST影响程度依次是δEVI>δNL>δDEM。从相关系数角度来看,δNL与δLST表现出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2,δEVI、δDEM与δLST表现出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29、-0.311。其中,δNL与δLST的相关系数在四个气候区内始终为正,在炎热地区最高,为0.654,在干旱区域最低,为0.309;δEVI与δLST在大多数城市表现出负相关,植被对地表城市热岛具有减弱作用,其中在炎热区域和温暖区域负相关性较强,分别为-0.242和-0.274;δDEM与δLST在四个气候区内均表现出负相关,其中在炎热区域负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683,在温暖和寒冷区域δDEM对δLST的影响低于炎热区域,相关系数均为-0.316。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汽车保有量和获得驾驶证人员数量也随之不断增长,至今数目已十分庞大。在此背景下,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关注汽车的舒适性,致使研发人员更注重舒适性的研究,由于汽车NVH性能直接影响汽车舒适性,因此针对NVH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降低车内噪声可以直观改善车内舒适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软件构建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对建立白车身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分
学位
新型城镇化是推进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核心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激发居民对优质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密切相关,同时人口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河南省18个省辖市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2011-2020年十年的面板数据,运用Arc GIS 10.2软件对河南省各省辖市的人口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的
学位
义务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公平性是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重要关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事业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分异现象明显。基于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理念,对义务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掌握教育分异的规律和特征,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本文从社会空间融合的视角,在构建义务教育校际分异框架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大连市初中学校教育资源、教学成绩和学生家庭背景等多维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探索了城
学位
近年来,因轮胎压力异常而引发的安全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相应国家政策的实施让胎压监测系统成为车辆的标准配置,胎压监测系统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而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以其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获得各车企青睐,当轮胎压力过低时,该系统将提醒驾驶员,降低行车风险。由于没有压力传感器,单纯依靠算法程序监测胎压易产生误报。为分析误报原因,提高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的准确性,本文对速度、载荷、温度和坡道四个因素对频
学位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能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自然禀赋。能源与气候、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工业尤其是高能耗工业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组成产业,大力影响着能源效率的提高。辽宁省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实力强劲,制造业专业化程度高,研究辽宁省工业集聚和能源效率,可以定量地判断区域发展差异,为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科学建议。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当下全球汽车保有量飞速上升,相继而至的即是更多的交通事故和财产损失。因此,相关学者便提出了车辆无人驾驶技术。无人驾驶车辆不仅能够提高车辆自身安全性,还可以通过智能算法提高道路利用率,减轻交通拥堵。道路可行驶区域和路面类型识别是无人驾驶汽车环境感知任务中的关键技术,也是车辆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本文针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道路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本文首先采集多
学位
海洋渔业产品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提供了超过40%的蛋白质,同时海洋渔业拓宽了人们的就业途径,给沿海国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福利。当前我国海洋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海洋渔业资源短缺、水域环境污染、水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海洋渔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如何促进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下建设现代化渔业体系的首要任务。本文依据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结合海洋渔业流动性、恢复性和可持续
学位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机动车的保有量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的出现比例也随之提高。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可以有效的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升驾驶安全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最为关键的技术就是车道线检测与跟踪技术,因此研究车道线识别与跟踪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现实场景中的阴影问题仍是影响车道线识别准确率的最大因素。针对高速公路上的障碍物阴影遮挡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车道线检测算法。首先,对阴影图像进行预处理
学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步伐逐渐加快,了解经济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对我国规划高质量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GDP统计资料缺少空间方面的信息,故难以体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差异。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所携带的灯光信息可以突破地域限制,在更小地理单元内实现GDP的连续分布,能够直观地反映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DMSP/OLS与NPP/VIIRS夜间灯光年度数据构建
学位
无水氟化铜(CuF2)有望成为下一代锂电池正极材料,其高比容量(528 mA h g-1)和高工作电压(3.55 V vs.Li/Li+)使得其能量密度高达1874 w hkg-1.然而,由于充电时铜的溶解,CuF2正极容易失活,这限制了其发展.本研究采用氟化高浓电解液抑制铜的溶解,从而实现了CuF2正极的可逆循环.采用氟化高浓电解液后,CuF2正极的容量在30次循环后仍保有228 mA h 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