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特大断面隧道空间效应研究及应用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eng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交通建设朝着交通网络更高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特大断面隧道工程得以修建。目前对于特大断面隧道多采用分部开挖,将大断面转化为小断面,全断面贯通后再二衬跟进。但实际施工中,更多考虑的是施工开挖方法和支护结构,仅要求二衬紧跟,具体的二衬跟进距离要求并不明确。因此,研究隧道不同开挖方式下空间效应的影响及二衬跟进距离对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本文分析了空间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同一位置的应力、变形或破坏接近度来评价空间效应的方法;依托重庆市渝北区火凤山2号隧道工程,以其左线分岔大跨度段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隧道三维数值模型,结合实际监测数据,采用CD法、双侧壁法及先拱后墙法三种不同施工方式对浅埋特大断面隧道开挖,对大跨度段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和应力重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二衬跟进变化对地表沉降、围岩变形和应力重分布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开挖方式下隧道的应力分布和地表变形特征,分析评价了空间效应的影响及二衬跟进的意义及作用。对三种开挖方式的优劣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施工建议。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①对浅埋特大断面隧道施工开挖方式、力学特性和围岩变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分析了空间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以同一位置的应力、变形或破坏接近度来评价空间效应的方法。
  ②为了使计算符合现场实际,建立了大跨段地层结构相似段的三维数值模型,应用位移反分析法对大跨段围岩变形参数弹性模量进行反算,并与实际监测数据对比,得到了大跨段弹性模量计算参数。
  ③建立了两种不同施工方式下三维数值模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全过程的施工动态数值模拟,结合实际监测数据,研究了施工方法(开挖跨度)和二衬紧跟对浅埋特大断面隧道空间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二衬紧跟方案,大跨段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应力均有明显的减少;二衬跟进和减少一次开挖跨度均可明显提高空间效应约束作用。
  ④建立了大跨段以“先拱后墙法”施工的三维数值模型,基于数值结果,结合破坏接近度分析研究了空间效应在“先拱后墙法”的应用。研究表明:施工中,“先拱后墙法”可充分利用空间效应,围岩变形和应力可得到有效控制。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中国在建与规划的隧道大多在位于西部地区的岩溶区和其他不良地质区域。岩溶区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造就了区域内碳酸盐岩地层广泛分布,水系广泛交错,地下构造复杂,当隧道开挖至此区域时,常常会受到突水突泥危害,突水突泥灾害不仅会破坏施工设备,还会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建立科学的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风险
学位
近年来,随着传感器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和桥梁安全评估的需要,桥梁健康监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已建桥梁之中。桥梁健康监测系统主要是依靠传感器系统采集与桥梁安全状况相关的参数,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实时分析,随时对桥梁结构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估。而在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运营过程中,部分传感器可能会发生故障,使其测得的数据可靠性不足,所以有必要定期对传感器的故障进行诊断。现在桥梁健康监测领域对于传感器故障诊断这一板
学位
近年来,海上风电发展进入了高速发展发展期,大直径单桩因其结构形式简单、承载力大及沉降变形小等优势,已在海上风机基础建设中广泛应用。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波浪、流、风等低频荷载的作用会使海上风机大直径单桩基础产生累积变形,当桩顶累积转角超过0.5°时,风机将无法正常工作。准确预测水平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基础的累积变形是海上风机设计过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基于此,本文开展了水平循环荷载下均质地基和成层地基中
学位
在舟桥结构中,张纲固定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抵抗舟桥横向动力荷载,保障舟桥的动水稳定性。由于张纲固定系统布置在河岸两侧,不受河底土质、水深和流速的影响,相较于投锚固定具有普遍适应性。由于张纲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在结构设计和优化计算理论方面复杂度高,现有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模拟和MATLAB优化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舟桥结构中的张纲固定系统进行结构动力优化设计,为类似的结构设计和优化
学位
曲线梁桥已广泛的运用于高速公路匝道和城市高架桥,但由于曲线梁桥受力特性复杂,导致其在近年来的各大地震中受损情况严重,且常出现爬移现象。调研发现曲线梁桥不同的上下部连接构件、限位构件以及不同的结构参数会导致结构的抗震性能存在较大差异。鉴于此,本文分别利用了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以一座位于高烈度区的高速公路匝道上的小半径曲线预应力混凝土(Pretensioned Concrete
学位
软弱夹层是边坡工程的一大安全隐患,而软硬互层比单一的软弱夹层具有更加复杂的地质结构和力学特征,使得该类边坡在开挖及治理过程中极易发生失稳。受室内试验场地的限制,目前对软硬互层岩质高边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模型试验的破坏机理及结构强度分析,缺乏对真实尺度下边坡开挖及治理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难以解决实际工程所遇问题。  本文主要采用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基于依托工程地质调查,研究了软硬互层岩体在三轴
学位
大气中温室气体(GHGs)的迅速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人工建造的水库在许多方面与自然系统不同,这可能会使这些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水体中发生的微生物过程决定了CH4和CO2的排放,然而由于建造水库使得水体营养状态的改变而导致原有的生态平衡遭到破环,微生物的数量和结构以及各种与之相关的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最终造成了水库中实际CH4和CO2排放具有更大不确定性。因此,本论文以长江流域营养状态不
学位
咬合桩支护结构作为一种新技术、新工艺,近年来在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国内诸多学者对其受力机理、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随着基坑工程逐渐加深加大,工程概况愈加复杂多样以及对咬合桩支护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提出的更高要求,特殊形状的咬合桩支护结构应运而生。相对于应用较为广泛的直线型咬合桩,弧形排列咬合桩支护结构在受力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且目前对其研究较少。本文开
结构振动特征能够反映结构的健康状态,传统传感器测量仅能够获取结构表面单点动力响应信息。数字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结构动态响应提供了新的获取方法。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影像轮廓线叠差分析获取桥梁全息变形及结构状态演绎方法研究(51778094)”的资助下,基于机器视觉开展了悬臂梁及悬索桥的振动试验,实现了结构的模态识别和损伤判断,同时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及传统测量对结果进行了验证。主
学位
在以往的桥梁建设管理中,由于建设期信息化程度低、施工监控时目标不清晰、监测手段落后等因素造成桥梁的真实状态无法被准确的监测。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根据三维扫描技术的高精度、高效率以及全面性的独特优势,将其应用在拱桥的施工控制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内容的研究:  (1)阐述了目前桥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三维扫描技术和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2)通过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