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自我效能和创造性思维模式是两种基于社会认知法的创造性信念。现有研究已揭示过这两种信念能预测创造性表现。然而,二者如何预测创造性表现尚不清楚。本论文考察了创造性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影响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本论文由五项研究组成。每项研究以泰国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研究1旨在考察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在表现作为结果变量的模型中的作用。研究1a通过虚假反馈启动高自我效能感或低自我效能感。研究1b则通过短文阅读启动成长型思维或固定型思维。在两项研究中,信念操纵后,对被试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进行测评,并要求被试完成非常规用途任务和顿悟问题任务。研究1a发现,自我效能影响新颖想法的产生,思维模式没有中介或调节其影响。研究1b发现,思维模式影响顿悟问题解决,自我效能没有中介或调节其影响。两项研究结合起来,结果说明,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分别独立影响结果表现,即自我效能不通过思维模式间接影响表现,思维模式不通过自我效能间接影响表现,二者也不交互地影响表现。研究2进行了一系列问卷调查,目的为探讨可连接创造性信念与创造性表现的因素。研究2a要求被试完成与发散性思维相关的非常规用途任务,以及评估创造性信念和相关的自我调节反应的问卷。研究发现,自我效能通过灵活性预测创意想法的产生,而且积极情绪部分中介自我效能和灵活性之间的关系。此外,自我效能正向预测积极情绪、任务喜爱和努力;固定型思维正向预测消极情绪;成长型思维正向预测积极情绪。研究2b换用了顿悟问题任务衡量聚合性思维相关的创造性表现。结果发现,固定型思维负向预测解决问题的成功率。此外,成长型思维正向预测积极情绪、任务喜爱和努力;固定型思维正向预测消极情绪,但负面预测任务喜爱、努力。两项研究结合起来,结果表明,积极情绪和灵活性对信念和表现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此中介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效能和发散性思维任务表现的关系。研究3使用了实验方法,目的为考察创造性信念对表现的影响及其中介因素。被试被分配到四种条件中的一种:思维模式(成长型或固定型)×自我效能(高或低)。研究通过虚假反馈操纵了自我效能感,以及通过短文阅读操纵了思维模式。信念操纵后,要求被试完成创造性任务以及一系列自我调节反应的量表。研究3a采用了非常规用途任务衡量发散性思维的表现。结果显示,被启动高自我效能感的被试通过高积极情绪和高认知灵活性产生更多的新颖想法。此外,被启动高自我效能感的被试积极情绪、任务喜爱、趋近取向和认知灵活性程度高于被启动低自我效能感的被试;被启动成长型思维的被试任务喜爱和努力程度高于被启动固定型思维的被试。研究3b换用了顿悟问题,衡量了聚合性思维表现。结果显示,被启动成长型思维的被试更成功地解决问题。此外,被启动高自我效能感的被试与低自我效能感的被试消极情绪更低,但趋近取向程度更高。被启动成长型思维的被试积极情绪、任务喜爱、努力和趋近取向程度都高于被启动固定型思维的被试。两项研究表明,创造性信念与表现及其相关自我调节反应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研究4旨在考察任务难度对创造性信念与表现关系的影响。研究先对被试的创造性信念进行测评,随后要求被试完成高难度任务或低难度任务。最后,对被试的自我调节反应进行测评。研究4a使用了举例任务衡量发散性思维表现。研究4b换用了顿悟问题衡量聚合性思维表现。研究发现,感知难度较低时,自我效能对新颖想法产生和问题解决的直接效应、自我效能通过灵活性对新颖想法产生的间接效应以及自我效能通过积极情绪和灵活性对新颖想法产生的间接效应较强。感知难度较高时,固定型思维对新颖想法产生和问题解决的直接效应、固定型思维通过灵活性对新颖想法产生的间接效应以及固定型思维通过消极情绪和灵活性对新颖想法产生的间接效应较强。两项研究表明,任务难度对创造性信念和表现关系起到调节作用。研究5旨在探讨创造性自我效能和成长型思维训练干预对创造性信念的变化、创造性表现及其相关自我调节反应的影响。被试分为三组:创造性信念干预组(接受到自我效能和成长型思维训练组)、创造性练习组(接受到与前一组同样的创造性练习)和对照组。干预持续8周。干预前一周和干预后17日对被试的创造性信念、表现以及相关的自我调节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干预结束后信念干预组在创造性信念(高自我效能和成长型思维、低固定型思维)、有益的自我调节反应(高积极情绪、任务喜爱、努力程度和趋近取向,以及低消极情绪)、创造性表现(新颖想法产生、顿悟问题解决、诗歌写作)和认知灵活性上都优于对照组。此外,信念干预组比练习组积极情绪和努力更高,消极情绪也更低。研究表明创造性信念干预是可行的。本论文围绕着创造性信念(即创造性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与创造性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分别独立预测表现;积极情绪和灵活性对信念和表现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任务难度低时,自我效能对表现的影响较大;任务难度高时,思维模式,尤其是固定型思维,对表现的影响较大;自我效能和成长型思维干预是可行的,有效的。理论上,本文揭示了创造性信念如何以及何时预测创造性表现。实践上,本文为从业者提供了创造性信念训练的参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