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租活动是指对社会既得利益寻求再分配,或是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以免遭他人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活动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它的存在扭曲经济资源的配置,阻止更有效生产方式的实施,浪费社会资源,阻碍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银行在现代金融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国有的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运营中存在的寻租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寻租活动会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营运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由此导致诸多问题。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相对低下,减弱国有商业银行化解和减弱风险的能力,应尽力避免。由于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在我国银行、企业、银行监管部门之间普遍存在寻租现象。银行、企业和银行监管部门实际上处于一种相互博弈的过程,通过引入各行为主体的相关变量,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各变量是如何影响行为决策的。根据变量所起作用的不同,修正博弈模型,给以政策建议。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寻租问题,及其发生机理,并给以对策建议。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对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概要介绍。第二部分介绍寻租理论。通过研究寻租的理论文献,分析寻租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寻租治理的一般性认识。第三部分对国有商业银行寻租活动进行理论分析。主要从国有商业商业银行的寻租现象及其产生的寻租效应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此寻租活动对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有重大影响。第四部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寻租活动进行实证分析。介绍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历程及中国银行业的行业结构特征。另外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由银行、企业、银行监管部门各方参与的寻租活动,阐述寻租活动发生的机理及过程。对国有商业银行寻租行为给以解释。第五部分试图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寻租现象给以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