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以来,农村贫困状况得到明显缓解,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至2010年的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10年的2.8%。广西是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亦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和全国扶贫开发的重点省区,属于滇桂黔石漠化区。按照新的扶贫标准2300元,2010年底,广西贫困人口数量高达1012万人,比1196元的标准增加了624万人;2012年底,广西贫困人口数量为755万人。贫困作为人类三大问题之一(污染、人口、贫困),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还是一个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消除贫困是当今世界发展必须解决的课题。研究广西贫困问题具有时代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农村贫困特征,总结“十一五”期间广西农村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效,从微观方面分析影响广西农村贫困的因素。模型数据来源于2012年4月份广西扶贫办开展的“千村万户”调研,以其中的18个贫困县372份有效问卷作为分析样本。根据样本数据,测算广西农村的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同时建立影响广西农村贫困的Logistic模型。从模型中得出结论:家庭总人口数和子女读书情况,尤其是就读教育支出较高的高中和大学等,对农户贫困有着正向影响;家庭收入构成、家庭成员参加培训情况、人均耕地面积、家庭住房结构、饮用水水源、家庭能源使用沼气、惠农政策享受情况对农户贫困起着明显的反向作用。在分析广西农村贫困的影响因素和扶贫开发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提出广西扶贫开发要遵循整体性、综合性、可操作性、兼顾公平与效率等原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选择扶贫开发模式或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根据广西扶贫开发的目标,在“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的扶贫开发大格局下,具体从以下六个方面提高扶贫开发效果:①反贫困的环境条件——完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②反贫困的内在动力——深化贫困人口的发展意识,③反贫困的人力资源——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范围与力度,④反贫困的项目——发展特色优势产业,⑤反贫困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⑥反贫困的制度保障——构建平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达到反贫困的目标——增加收入,提高能力,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