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通过针刺肺免疫炎症模型大鼠“肺俞”穴,观察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总数的含量变化,肺组织形态学变化,以及肺组织中副交感神经毒蕈碱受体M1、M2、M3的蛋白相对含量变化和m 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副交感神经在“肺俞”穴与肺脏之间穴位脏腑相关特异性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肺俞”穴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氢氧化铝(AL(OH)3)和卵蛋白(OVA)混合液(第0、7、14、21天),雾化吸入OVA(第22-43天,每两天1次,每次20min)的方法造成过敏性气道免疫反应模型。“肺俞”穴组大鼠参照《实验针灸学》选取大鼠脊柱双侧“肺俞”穴(第3胸椎下两旁肋间),毫针刺入约3mm进行电针治疗,疏密波,强度以针柄微颤为度,刺激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3周;非经非穴组选取“肺俞”穴旁开5mm处肩胛骨上的非经非穴点,治疗方法及时间同“肺俞”穴组。治疗结束后,采集每组大鼠的BALF以及肺组织。采用细胞计数板和瑞氏-吉姆萨染色法检测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和EOS总数;HE染色方法观察肺组织形态及气道周围炎性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对M1、M2、M3的蛋白相对含量、m 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 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和EOS总数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与“肺俞”穴组炎性细胞总数与EOS总数明显降低(P<0.01),非经非穴组炎性细胞总数明显降低(P<0.05),EOS总数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肺俞”穴组炎性细胞总数与EOS总数明显升高(P<0.05);非经非穴组炎性细胞总数与EOS总数明显升高(P<0.01)。2肺组织和气管形态变化模型组大鼠气道部分上皮发生脱落坏死,气道平滑肌增厚,黏膜下组织明显充血水肿,管腔发生狭窄,并且在管腔的周围以及气道黏膜下可以观察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俞”穴组黏膜下充血水肿以及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但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明显的炎症反应。3肺组织中M1、M2、M3 m RNA表达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M1、M3 m RNA表达显著升高,M2 m RNA表达显著下降(M1m RNA P<0.05,M2 m RNA P<0.01,M3 m RNA P<0.01);“肺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M1、M3 m RNA表达显著下降,M2 m RNA表达显著升高(M1 m RNA P<0.05,M2 m RNA P<0.01,M3 m RNA P<0.01);非经非穴组与正常组比较,M2 m RNA表达显著升高,M3 m RNA表达显著下降,M1没有统计学意义(M1 m RNA P>0.05,M2 m RNA P<0.01,M3 m RNA P<0.05)。4肺组织中M1、M2、M3受体蛋白相对含量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M1、M3受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2受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M1 P<0.01,M2 P<0.01,M3 P<0.05);“肺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M1、M3受体蛋白含量显著下降,M2受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1 P<0.01,M2 P<0.05,M3 P<0.05);非经非穴组与正常组比较,M1受体蛋白含量显著升高,M2受体蛋白含量显著降低,M3没有统计学意义(M1 P<0.01,M2 P<0.05,M3 P>0.05)。结论:1针刺“肺俞”穴可以有效的降低肺免疫炎症大鼠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和EOS总数。2肺免疫炎症大鼠肺组织中M1、M3表达增加,M2表达减少。3针刺“肺俞”穴可以下调肺免疫炎症大鼠M1、M3的含量,上调M2含量。4针刺“肺俞”穴对肺免疫炎症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的M2受体具有保护作用。5针刺“肺俞”穴可以通过副交感来调节肺脏的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