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分析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及其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至浙江大学教学医院(树兰杭州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人员资料,要求性别、年龄及既往病史等基本信息完整,并完善身高、体重、血压测量,抽取静脉血进行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化验,空腹进行肝胆B超检查,并留取粪便标本行肠道优势菌群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优势菌群检测包括奇异菌、乳杆菌、肠杆菌、类杆菌、肠球菌、柔嫩梭菌、普拉梭菌、双歧杆菌、直肠真杆菌及酪酸梭菌,并计算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该人群血尿酸水平及肠道优势菌群情况。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高尿酸血症人群和正常血尿酸人群两组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进行1:1匹配,比较两组间肠道优势菌群的差异,分析血尿酸与肠道优势菌群的相关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475人,其中高尿酸血症患者110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3.2%;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于女性(33.3%vs 8.3%,P<0.001),各年龄段男性血尿酸水平均高于女性(均有P<0.05);不同年龄分组间女性血尿酸水平有差异(P=0.007),而男性血尿酸水平无差异。高尿酸血症人群与正常血尿酸人群比较,两者在BMI、血压、血糖、血脂、肝酶、hs-CRP等多项指标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高尿酸血症人群的超重及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血尿酸人群(均有P<0.01)。分析该体检人群肠道优势菌群,不同年龄分组间双歧杆菌、直肠真杆菌数量及B/E值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血尿酸浓度分组间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不同BMI分组间普拉梭菌、双歧杆菌数量及B/E值上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男女性之间肠道优势菌群无显著性差异。比较PSM匹配出的高尿酸血症组和对照组,两组间的年龄、性别、BMI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高尿酸组在奇异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数量上均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尿酸与奇异菌、双歧杆菌数量存在负相关(r=-0.146,P=0.041;r=-0.143,P=0.0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ALT)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8,95%CI:1.001-1.035,P=0.039),双歧杆菌数量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OR=0.826,95%CI:0.691-0.988,P=0.036)。结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高,高尿酸血症人群糖脂代谢紊乱明显,合并代谢相关疾病多,加强血尿酸监控对代谢相关疾病的预防和风险预测或有帮助。肠道菌群随着年龄、体重指数、血尿酸浓度的增大有所变化。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表现为奇异菌、乳杆菌、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的缺乏。ALT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双歧杆菌数量是高尿酸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应重视肠道微生态在高尿酸血症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以及诊治上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