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ursusones A-D是一类从麻风树种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类天然产物。抗癌类天然药物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增殖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在进一步药用前需要进行结构修饰在降低毒副作用的同时提高生物活性。有研究用化学反应方法对Curcusones A-D进行结构修饰,得到系列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没有明显提升。因此,有必要寻找这类二萜类化合物新的结构修饰方法。生物转化法可以对一些较难修饰的位点、基团进行改造。且生物转化的环境相对温和,在修饰的过程中能较好的保持天然药物较为复杂的结构和保护其药用活性部位。本论文探索了微生物转化法转化Curcusones A-D系列化合物的可行性,并初探了其转化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取了十株二萜类化合物转化常用菌株和野外采集获得的88株野生菌,以Curcusones A/B和Curcusones C/D为底物进行转化研究。得到了5株对Curcusones A/B具有转化活性的野生菌,其中一株是陆生微生物,另外4株是海洋微生物。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这五株菌,菌S622是新菌株;菌株L21和S231属于Alternaria sp.链格孢菌;菌种S413和S611亲缘关系最近的菌属为Cladosporium sp.枝孢菌。实验筛选的菌株对Curcusones C/D均无转化活性。2.选取转化效果最好的菌L21转化Curcusones A/B获得两个新化合物,Curcusone A1(1)和Curcusone A2(2),推测其转化路线为CurcusoneA/B→1→2,化合物2的转化产率为5.9%,化合物1转化率为0.46%。转化产物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在20μM剂量下对HepG-2和MCF-7细胞株抑制作用弱,C环末端双键环氧化修饰活性有明显提高。3.对菌株L21和622进行全基因测序结果分析,找到了转化作用相关酶,底物CursusoneA/B在酮基还原酶作用下B环上的C5酮基还原为羟基,C6-C7的双键也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产物1,化合物1在P450酶催化作用下使其C环上C15-C16位的末端双键环氧化产生2。微生物转化修饰天然产物是提高天然产物生物活性和发现新化合物的重要手段,海洋微生物无论是在新药开发还是新菌种发掘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