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并比较Conbercept与Ranibizumab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初步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本研究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50例w-AMD病人分为两组,即Conbercept治疗组(25例,25眼)和Ranibizumab治疗组(25例,25眼)。Conbercept治疗组每次给予Conbercept0.5mg(0.05ml)玻璃体腔注药,Ranibizumab治疗组每次给予Ranibizumab0.5mg(0.05ml)玻璃体腔注药。按照“3+PRN”治疗方案,即前三个月每月用药一次,连续三个月,之后每个月复查一次,根据复查结果决定是否再次用药。共收集了自治疗开始之后6个月的就诊资料。记录各个病人的相关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并记录每次就诊时的Best corrected visualacuity(BCVA), Intraocular pressure(IOP)及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必要时收集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或者Indocyanine GreenAngiography(ICGA)等资料。就两种药物治疗w-AMD的短期(6个月)的相关资料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从而对两种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 结果:治疗6个月后,Conbercept治疗组BCVA(logMAR)从治疗基线的0.81±0.25提高到0.51±0.25,Ranibizumab治疗组BCVA从治疗基线的0.80±0.15提高到0.55±0.25,两组的各时间点平均BCVA较基线的变化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平均BCVA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951)。两组治疗6个月后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较基线分别降低了171.5±41.0μm(P<0.05)和166.6±33.8μm(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68)。两组在6个月内的平均用药次数分别为3.40±0.65次(Conbercept治疗组)和4.32±0.95次(Ranibizumab治疗组),组间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2)。在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发现Ranibizumab治疗组有1例注药后半小时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采用常规降眼压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之内。两组治疗前后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均未发现其它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 结论:Conbercept和Ranibizumab在治疗w-AMD上具有良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两组BCVA和CMT的短期改善幅度相近,但Conbercept治疗组比Ranibizumab治疗组用药次数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