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浪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其与儿童福利院中孤残儿童存在不同之处。他们是在有监护人或家人的情况下而在外游离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致使流浪儿童发生流浪行为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以及个人原因等等。所以说,流浪儿童在社会化过程中都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再加上流浪的特殊经历,使其处在社会的边缘境地。而这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和状态同时也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他们的正常社会化。目前,救助站的救助工作有了新的进展,能够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对受助人员进行救助,但救助仍然停留在基本生活照料方面,缺乏专业的救助方法对流浪儿童进行深层次的救助。对于一些社会工作未能涉及到的领域和地区来说,将社会工作覆盖到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之中,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流浪儿童的能力势在必行。而流浪儿童流动不稳定、原因多样、社会工作在本地区和机构中的认知度低等问题也同样使得社会工作在介入和发展中存在困难。作为一名专业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如何更好的挖掘社会工作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的优势,拓宽流浪儿童救助的渠道,帮助流浪儿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缓解流浪儿童的不良情绪,帮助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好的完成社会化,是社会工作在救助领域本土化实践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对于上述问题的思考之上,本文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出发点,深入观察并参与救助站的流浪儿童一线社工服务。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打破传统的“求”与“救”的关系,以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为基础,为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开辟新的路径并积累实践经验,从而使得社会工作发展缓慢的地区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开拓。本文选取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介入流浪儿童救助的主要专业方法,以生态系理论和优势视角理论的基本范式为研究基础。研究中,参与观察法和访谈法是收集资料的最主要的方式,普遍使用在入站需求评估、个案问题评估、小组成效评估和结案评估等多个环节中。在个案、小组工作整合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实例提出了笔者的体会和思考,对流浪儿童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合理、有效的干预和指导。提升了服务对象自身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能够顺利回归主流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对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了有效的反思和总结,积累了实践经验,为本地区社工介入流浪儿童救助提供了良好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