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XLPE电缆绝缘可靠性建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1232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靠性理论是从十九世纪2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可靠性理论认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应力及本身的强度是呈一定的概率分布的,设计对象的可靠程度不仅受到所取安全系数的影响,还受到应力和强度离散程度的影响.该文利用可靠性理论提出了XLPE电缆绝缘可靠性研究和评估的电压-绝缘强度干涉模型.利用此模型,对XLPE电缆绝缘可靠度计算的推导,提出了XLPE电缆可靠性研究和评估所需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绝缘最小击穿强度、XLPE电缆的老化指数、温度系数、电缆在制造过程中绝缘厚度的随机分布参数.这些参数也是采用安全系数法确定电缆绝缘厚度和电缆制造过程中所需测试的,因此在没有增大测试量的基础上,使XLPE电缆绝缘确定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能用具体的可靠度数据来描述电缆的可靠性,这是安全系数法所不具备的.按照对XLPE电缆进行可靠性研究所需参数的要求,提出了必要的可靠性试验内容及条件,设定了小试样(即样本个体)的抽取、制备方法、形状及尺寸,以及试样与实际电缆绝缘可靠度的等效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对从国产220kV XLPE电缆绝缘层中所制得的试样进行了击穿试验,得到了XLPE电缆绝缘最小击穿强度与绝缘厚度的关系.应用所提出的动态电压-绝缘强度干涉模型对高压XLPE电缆进行了可靠性评估和可靠寿命的计算.对220kV XLPE电缆试样进行了加速老化试验,得到了国产高压XLPE电缆的老化指数.电树枝化老化是影响XLPE电缆绝缘性能可靠度的重要原因.XLPE电缆绝缘中引发电树枝的缺陷主要有三种:微孔、杂质及半导电层上的凸起.该文建立了XLPE电缆绝缘的耐电树枝起始可靠性模型,并采用针-板电极模拟了绝缘中的缺陷,测试了从国产高压XLPE电缆绝缘层所取得试样的电树枝起始场强.利用所提出的耐电树枝起始可靠性模型计算了国产高压XLPE电缆绝缘中允许的缺陷尺寸,讨论了缺陷尺寸分布对于XLPE电缆耐电树枝起始可靠度的影响.同时,该文利用从国产220kV XLPE电缆绝缘层中所制得的试样对绝缘设计所需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系统试验.绝缘厚度设计所得的结果与国外类似电压等级电缆的厚度基本相同.依据可靠性理论和试验结果提出在中国现有工艺条件下制造500kV XLPE超高压电缆应采用的材料和参数方案的建议.这对于国内高压、超高压XLPE电缆的绝缘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减少设计成本.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该文研究了一种差频式高频链逆变电路拓扑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将高频链逆变电路引入到了不间断电源系统中.此种电路结构采用高频变压器来替代工频变压器,逆变装置的输出电路采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了《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评价(2008-2009)》,将我国的金融生态环境分析为地区经济基础、金融发展、政府治理、制度文化四个方面的要素,并通过对这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针对国内油田监控的现状,油井监测大多还是由人工每日定时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并测量、统计采油数据,但是由于油井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这种方式必然使工人劳动强度加重,而且影响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应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利用。分布式发电可以作为大电
蓖麻油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工业用油,在商业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国是世界蓖麻产量的第三大国,栽培品种多,种植面积广。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蓖麻油需求量剧增,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蓖麻油。因此,蓖麻的育种和栽培技术倍受关注,培育优质高产的蓖麻品种已成为当务之急。论文从37个国内常规蓖麻杂交品种中筛选出7个品种进行组织培养初步试验,确定3种较适于蓖麻组织培养的品种,该三个品种分别为:哲蓖3号、稼祥2号和通蓖
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作为对运行人员与设备检修人员的培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级供电部门的变电站培训及各高校的变电站运行维护类课程当中。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最大特点是其
本文全面设计了并联谐振超音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分析了并联谐振逆变器的负载特性及控制目标,指出串并联谐振逆变电路是两种对偶电路,为这两种逆变器控制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通过对并联型谐振逆变器各种工作状态的分析,得出其必须工作在容性近谐振状态下才是安全可靠的结论。提出了一种零压启动的他激转自激方法;通过采用锁相环技术实现了逆变器工作频率的自动跟踪和容性逆变角度的恒值控制;设计了适用于并联谐振型逆变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低电压大电流输出DC/DC变换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动、静态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该文就低电压大电流DC/DC变换器及其基于DSP数字模糊PID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