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已经成为中央银行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由美国的次债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后,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中央银行采取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急剧增加。根据弗里德曼的观点,货币供应的增长最终表现为价格的变动,通货膨胀无一例外都是货币现象。中央银行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不会推高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从而引发通货膨胀?中央银行需要采用何种货币数量规则,才能够实现既能满足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的需要,又不会增强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基于上述问题的探讨,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首先,本文对货币供应进行了简单概述,其中包括货币乘数、货币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的描述;接着介绍了通货膨胀预期的相关理论,并对当前影响我国公众预期的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变动对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机制。其次,对货币供应量的状况进行了直观描述,并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了测算,然后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预期进行了相关性图形分析。最后,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的具体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和分析,从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在样本区间内,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通货膨胀预期之间存在长期而且正向的协整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同时表明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通货膨胀预期互为长期的格兰杰原因。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知,尽管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是贡献率较高而且比较稳定。最后,本文从构建合理的货币供应增长规则、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加强信息沟通、稳定房地产价格等方面向中央银行如何管理和引导公众通货膨胀预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