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5例,根据住院期间平均静息心率水平分3组:A组:50~70次/分;B组:71~90次/分;C组:>90次/分;共随访1年,完成随访共230例。其中共有97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按患者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按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LVEF≥30%组和LVEF<30%组,同时选择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min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结果1.随着心率水平增加,随访终点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2.不同心率水平心衰患者COX生存分析显示心率越快,生存率越低;3.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Logistic回归分析示:心率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2,95%CI:1.059~1.146,P﹤0.01);4.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相比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1或P﹤0.05);5.心功能Ⅱ、Ⅲ、Ⅳ级组组间比较,SDNN、SDANN、PNN50、RMSSD有显著差异(P﹤0.01);6. LVEF<30%组与比较LVEF≥30%组,SDANN、RMSSD、SDNN、PNN50降低(P﹤0.01或P﹤0.05)。结论1.心率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随着心率增加随访终点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2.随着心率的增快,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越低,心率是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率﹥90次/分可能是心力衰竭的一个危险因子;3.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表现为心率变异性降低;4.心率变异性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及心功能相关,心力衰竭的程度越重、心功能越差,心率变异性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