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贬谪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伴随着唐代大一统政权的成熟,贬谪逐渐形成稳定的制度规范。唐代贬谪实施的范围很广,方式也非常灵活。上至当国宰辅,小到州县佐贰,所犯事大到谋逆不轨,小到才不称职,均可施与贬谪,且针对不同的情形,贬谪官员的品级可升可降。研究唐代贬谪制度,有助于我们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认识贬谪,进而理解贬谪这一特殊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贬谪概念的理解是研究其制度的基础。文章绪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贬谪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伴随着唐代大一统政权的成熟,贬谪逐渐形成稳定的制度规范。唐代贬谪实施的范围很广,方式也非常灵活。上至当国宰辅,小到州县佐贰,所犯事大到谋逆不轨,小到才不称职,均可施与贬谪,且针对不同的情形,贬谪官员的品级可升可降。研究唐代贬谪制度,有助于我们从当时的历史环境中认识贬谪,进而理解贬谪这一特殊制度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贬谪概念的理解是研究其制度的基础。文章绪论首先是对贬谪概念的探究及相关问题的阐述。绪论第一节解析贬谪与“法”、“礼”、“权”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贬谪在罪名拟定、贬谪程序、贬谪方式等方面都以法律为依据,有一定的制度框架可循,然《唐律》“德礼为政教之本”的指导思想与被贬对象士人的特殊身份又为贬谪中“权”的活动创造了空间。第二节具体论述了流放、流民这两个概念,明确本文讨论的贬谪范围包含流放这一类型,且特指对官员的流放而不包括对普通百姓的流放,流民则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之内。之后又特别解析了贬谪主体及贬谪外出驱动力这两个与贬谪相关的问题,以求更准确地厘清贬谪的概念。第三节第四节是对本论题的研究回顾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本论题对探究唐代政治文化的意义。本文对贬谪制度的研究共分五章进行。第一、二、三章为具体的制度研究,第四、五章则主要分析与贬谪制度相关的两种文体:一种为贬谪制诏,一种为贬谪官员谢上表。这两种文体的研究乃贬谪制度在文本层面的具体落实,既体现出贬谪制度权威性及其背后的礼制文化旨趣,又反映了在此政治环境中的士人内心既依赖又畏惧等种种对皇权的复杂情绪,彰显出唐代士人独特的人格。第一章主要探讨唐代贬谪的原因及方式。唐代官员被贬主要有政治原因、经济、军事原因及其它职制、礼俗方面的原因。唐代对官员的贬谪方式建立在官阶制度的基础之上,形式非常多样,既有除名、免官这类法律处罚方式,也有被出为节度使、东宫官及东都分司官等比较隐晦的政治处罚,更多的则是流放或被贬为刺史、司马、长史等地方官员。不同的贬谪形式适用于不同的情形,具备不同的特点,且对官员自身产生不同的影响。第二章在钩沉史料的基础上分四大步骤论述贬官罪行确认的相关程序。贬官罪行确认主要分罪行上奏,法律推鞫,贬谪商讨及贬诏下达四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相应的实施规范及相关仪礼,也都有可能受到权力的控制,特别是皇权,常常超越于法律之上发挥作用。唐代许多重大冤案都是皇权越过法司直接参与造成的,这是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也是造成唐代贬谪士人内心创痛的根本原因所在。此外,通过贬官商讨我们亦可大体总结唐代贬谪所依据的四大原则:依法实现原则、尊重人性原则、照顾人情原则、考虑影响原则。这些原则既是“礼”在贬谪中的具体体现,也是贬谪遵循的内在规律。第三章具体论述唐代贬官赴贬所及迁转的相关制度。贬官接到贬诏之后,其在装束时限、送行与否、交通行驿、家属随行、赴谪所路线及贬地活动、死后安葬等方面便都要遵循相应的制度规定。被贬官员,不仅在政治上受到人身自由的限制,其经济待遇更是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又直接导致贬官处境的差异,从而影响其被贬心态。除此之外,贬官被贬之后还要经历一个迁转的过程:流官的迁转主要通过量移,特别是遇赦量移;贬官的迁转则有考满量移、遇赦量移、帝王征召、入幕四种形式。即便如此,贬官亦常常以各种方式被朝廷牵制于贬地,量移很难如法实行,这便更加深了贬谪官员被弃的痛苦。第四章是对唐代贬谪制诏的研究。贬谪制诏是伴随贬谪而下达的书面性公文,具有最高的权威性与最高的法律效力。本章第一、二节论述贬谪制诏的渊源、体式、用语风格与书写艺术,通过对贬诏文体的分析,明确文体背后隐藏的“权”“礼”因素,这体现了贬谪在文本层面与制度层面的呼应。第三节通过对贬诏的文本分析发现,贬诏所言罪名与贬官真实罪名之间存在距离,其形成的原因乃唐代政治环境中“礼”与“权”的因势互动,贬官罪行由对“权”之争夺所致,而罪名则始终依“礼”而定,贬诏中的罪名只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体现,血腥的权力斗争才是文人士大夫真正亲历的政治现实。第五章则是以贬谪官员所作的谢上表为对象考察唐代被贬文人的心态。谢上表发展到唐代已经基本具备了完整稳定的体式。本章第一、二节主要研究谢上表的渊源、体式、内容及文体风格。通过对谢上表这一文体的研究,充分认识谢表“对扬王庭,昭明心曲”的文体内质及“默动人君以礼使臣意”的文体功能。第三节则主要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将唐代官员的贬谪谢表与宋代官员的贬谪谢表进行对照,发现二者在书写系统、情感表达及人格特质方面都有极大的不同。同样面对一个成熟的政权,唐人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浪漫而激切的天真,而宋人则是深谙世事的老练,唐宋两代文人面对贬谪的心态及其对权力的不同态度,为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的文人性格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其他文献
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融合,关注对学生21世纪核心技能的培养,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战略选择。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和实践STEM教育且中国教科院调查结果显示基于项目式学习是最主要的STEM课程组织形式,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任何教育活动的开展和优化,都离不开对课堂的观察和研究,课堂又是一个双向主体、以情感、知识等交互为奠基的连续的师生互动过程。因此,本文将研究定位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ST
结合当前国内外钢结构楼板体系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钢筋桁架EPS混凝土复合夹芯板结构,该结构以上、下层受力钢筋与腹杆钢筋焊接形成的钢筋桁架作为受力骨架,内填EPS混凝土,两侧浇筑混凝土,直接在工厂预制成型,具有轻质高强、保温隔热、施工便捷等性能。本文以钢筋桁架EPS混凝土复合夹芯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对3块钢筋桁架EPS混凝土复合夹芯板构件进行受弯破坏过程试验,并对各构件的试验过程和数据结果
近些年来,因为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起了多种多样的环境问题,所以对二氧化碳的转化和应用的研究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其中逆水煤气变换(RWGS)被认为是还原二氧化碳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针对该反应开发了多种催化剂,但是存在反应副产物较多、转化效率不高和热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因而开发高稳定、高选择性、高转化率的反应催化剂对CO2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意义。由于铜基催化剂对RWGS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选择性并
转座子(Transposon element,TE)是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在细菌、植物、昆虫、哺乳动物等基因组中发现了大量转座子序列。TE根据是否有RNA介导转座可分为逆转录转座子(ClassⅠ)和DNA转座子(ClassⅡ),而根据转座的自主性又可分为自主性转座子和非自主性转座子。水平转移(Horizontaltransfer,HT)是指遗传物质在生殖隔离物种间的传递。依赖于转座子
近年来,人们对于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关注,燃煤烟气排放标准也不断提高。SCR作为目前燃煤电厂应用规模最大的烟气脱硝技术,其核心催化剂由于运行工况的复杂性而会逐渐失活,每3~5年就需进行更换,并由此产生大量的废弃SCR催化剂,引发环境问题和造成资源浪费。研究表明通过对催化剂进行再生,不仅能有效恢复其活性还能实现资源再利用,节约设备运行成本。此外,燃煤电厂汞排放对于人体健康的威胁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世
梳理中国近代保险市场发展脉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起步期、发展期、稳定期以及重新洗牌期。在前两个阶段,以英资为首洋商保险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初步建立,并开始出现合谋的趋势;而华商保险业也已经起步,并缓慢发展。在稳定期,洋商保险业牢牢的建立起了市场垄断地位,华商保险业虽然也有发展,但是对洋商保险业的依赖反而更强了,保险市场逐渐被整合和统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洋商保险机构退出中国市场,也给了华商保险业
背景:心脏重构分为生理性心脏重构和病理性心脏重构,前者由运动和生长等非病理因素引起,心脏虽扩大但心功能维持正常[1],其特征是心室壁应力降低、泵血功能增加、微血管生成增多,有益于心脏功能调节[2]。病理性心脏重构的原因较多,包括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紊乱、RAAS系统过度激活、前后负荷增加、心肌缺血、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炎症等。病理性心脏重构的特征是各个心腔,尤其是左心室(Left ventricul
随着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的提出与发展,关于新型墙板材料性能、结构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成为建筑领域重点关注的对象。从结构体系上分类,带墙体(板)的钢框架结构体系属于一种组合墙结构体系,具有施工快捷(钢框架)、抗侧移刚度高(墙板)的双重特点,钢框架和墙板能够协同作用,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因此其属于较好的抗侧力结构体系。相关学者对墙体(板)的钢框架结构体系开展了大量试验和理论研究,相关成果可借鉴和应用于实际
铜合金美观、易导电,在大气中具有较好的耐蚀性,是工业生产及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铜合金在一些特殊环境下也会被腐蚀。钝化是众多铜合金防护方法中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工业生产中传统的铜合金钝化技术仍然是铬酸盐技术。但铬酸盐致癌和污染环境,已被禁止使用。因此,开发新的铜合金表面环保无铬钝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借鉴课题组前期在铜合金表面的苯并三氮唑(BTA)钝化膜的研究,研究了
以金煌芒、桂七、台农和玉芒等四种不同品种的芒果为原料,采用色差计、电子舌、电子鼻及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等仪器,分别从色泽、滋味、气味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四方面评价不同芒果品种对果脯和果干原果风味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煌芒果脯、台农果脯、玉芒果脯较好地保留了原果色泽;金煌芒果干、桂七果脯、桂七果干、台农果干、玉芒果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