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c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常规的青光眼滤过手术辅佐抗青光眼药物能很好地控制大部分青光眼的眼内压,但对于难治性青光眼常规手术成功率低于50%,尤以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预后最差,成功率为11%-33%。这就决定了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材料来解决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本文主要是探讨Ahmed阀门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病例取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Ahmed房水引流装置的青光眼患者40例43只眼,男性26(28眼)人,女性14(15眼)人。年龄1-74岁,平均48.08岁。其中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1(72.1%)眼,先天性青光眼4(9.3%)眼,开角性青光眼3(7.0%)眼,术后无晶体眼2(4.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晚期1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1眼、外伤后继发青光眼1眼。患者入院时眼压35-60mmHg(1 mmHg=0.133kPa),平均(54.26±7.04)mmHg。我们术中所用AGV-S3型Ahmed青光眼阀门37眼,AGV-S2型Ahmed青光眼阀门6眼。对于术后7例屈光间质尚可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后1-2周在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行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封闭视网膜缺血区。所有患者术后随访7-16月,平均10.6月。结果:手术成功标准:①成功:眼压≤21mmHg,不加用或加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②失败:加用青光眼药物,眼压仍>21 mmHg或长期低眼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无光感。患者出院时平均眼压为(15.65±6.36)mmHg,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9.56±8.94)mmHg,与术前眼压(54.26±7.04) mmHg相比较(经过方差齐性检验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F分别=38.3、33.09,P<0.001,差异有显著性。有21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控制率48.84%。有8(18.60 %)眼需加用1种或1种以<WP=47>上局部降眼压药眼压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手术成功率为67.44%。有14(32.56%)眼加用局部降眼压药仍不能控制,为手术失败。术后视力: 6眼视力提高,28眼视力不变,5眼视力下降,但无一眼因手术本身而导致视力丧失。其中2例患者(4眼)为先天性青光眼,视力未计算在内。手术并发症有: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阻塞引流管、 脉络膜脱离、引流盘暴露、角膜矢代偿、引流盘包裹。术后17例眼压控制良好的患者,新生血管于术后1-4周逐渐消失。14例眼压控制不良的患者其新生血管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Ahmed阀门植入术是一种操作简便、痛苦少、创伤小、有效可行的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方法。Ahmed阀门植入术中使用及术后前房保留甲基纤维素对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前房出血有积极作用。自体1/2板层巩膜瓣覆盖引流管可以有效的保护和预防引流管外露,避免使用异体巩膜溶解的可能性。Ahmed阀门植入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手术并加用抗代谢药物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能将成为视网膜疾病导致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
其他文献
背景:  如何修复大面积骨缺损是整形外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骨再生医学的兴起为骨缺损修复手术中的骨来源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法。骨髓干细胞由于其良好成骨能力而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