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暖、环境污染的情况下,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能源的使用将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空气污染。鉴于此,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对中国和全球环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探寻外商直接投资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本文剖析了有关“污染天堂效应”的争论,并以FDI的技术转移效应为新的视角,在贸易-环境的框架下,分析了 FDI的能源消耗强度下降的理论机制;将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吸收能力的相互作用项纳入模型设计中,分析FDI技术转移的地区吸收能力的异质性,同时通过对纺织和化工行业这两个典型部门的分样本研究,分析FDI技术转移的行业异质性,基于2005-2007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工业企业合并数据库,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1)与非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相比,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更低。原因在于当地企业通过外商直接投资与先进技术建立联系,它们能够吸收国外企业转移的绿色技术,优化生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2)本地企业吸收转移技术的能力因企业和地区而异。从外商直接投资与吸收能力的交互项来看,技术支出越多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能源消耗强度越低,这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也取决于当地的技术水平。(3)在化工行业中,FDI企业比Non-FDI企业能源消耗强度更低,与之相反,在纺织行业中,FDI企业与Non-FDI企业的能源消耗强度并无显著性差异。因为能源密集型的化工企业对能源成本的敏感性可能高于纺织企业,且在化工行业中,FDI企业与Non-FDI企业节能技术差距较大,更强的吸收能力能够进一步降低FDI企业的能源消耗强度下降效应。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本文阐明了诱发创新和技术转移之间的联系,重点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转移的节能效应。这样的结果,在诱发创新的理论基础上,可以用于解释“污染天堂效应”的不存在。第二,本文利用一个独特的企业层面合并数据库进行实证分析。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国家、省和市级的宏观数据,很少考虑到企业的异质性,这可能会导致结果的偏颇。第三,本文更多地关注了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异,而宏观层面的数据很难观察到这些差异。特别是,通过地区技术支出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或地理布局来捕捉区域差异,更真实地反映地区间吸收能力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