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体制愈来愈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改革经济体制,首先要改革财政体制。1994年分税制的实行,标志着我国财政体制由集权型向分权型转变,但这种转变受到垂直政治管理体制的约束,由此形成了兼具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的二维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激励地方政府相互之间为经济增长而展开激烈的财政竞争,导致不同地方政府间公共产品供给能力的差距。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需求结构大调整中,对公共产品供给的量和质要求显著提高,因而公共需求和公共供给的矛盾比较尖锐。当前我国公共产品供给在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相对短缺,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地区性不均等。探究其形成机制和差距问题,籍以实现区域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主要为政府,而公共产品支出是政府间财政竞争的主要手段,故主要从政府间行为竞争策略上来分析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2016年我国31个省(包括4个直辖市)的财政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影响政府间财政竞争策略的复杂变量进行简化降维归纳出其影响因子,并通过2011-2016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财政竞争拉大了地区间差距,同时造成了公共产品供给结构的扭曲。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改革转移支付机制、科学划分财权事权等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影响政府间财政策略的因子,按取值大小进行分类并做出分类后的因子得分与所属区域列联表,利用SPSS软件输出列联表,得出地方政府间财政支出竞争中选择策略互动方式时优先考虑的是经济系统内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运用Eviews软件对面板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法实证检验,所建模型深入到了我国各省份或地区,并结合时间因素全面分析了公共产品供给与FDI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