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危害性是非常严重的,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导致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危及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干扰国家的税收工作。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十分严重,但会计信息失真并不是我国特有的现象,对于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国际性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在一定案例归纳的基础上,探析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和理论动因,从而提出适当的治理对策。文章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章是现状概述。首先对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一定的案例分析对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失真会计信息的手段归纳总结。第二章是现实动因分析。指出在我国特殊的经济背景下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直接动机和根本性原因。第三章是理论原因分析。通过引入国外在会计信息失真方面所作的理论研究,并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托,分析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存在的本质原因。第四章是对策建议。试图通过借鉴国外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经验,着重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准则和外部审计制度的角度出发,提出适合我国的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是:①会计信息失真按照是否具有主观动机可分为主观性失真和客观性失真,在主观性失真中,又可依据其是否违反会计规范分为伪造盈余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和伪造盈余在具体操作中的手段有差异,但二者的动机一致;②我国现行的某些政策法规引发了上市公司制造失真的会计信息,成为会计信息产生的直接动因;③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性原因;④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国际性问题,公司治理结构和会计准则及制度的不断完善是解决信息失真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