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古代词学发展史上,周邦彦可以说是词坛上的一位巨擘。他的词流丽婉转,风格典雅秀美;在两宋时期,是承上启下,结北开南的一位大家。他的词以完美的艺术形式影响后人,直至清代。 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从三个方面加以研究: 1.普通读者群的阅读、欣赏。 2.理论家的理性阐释。 3.后代词作者的实际创作。 通过对北宋后期、南宋前期和南宋中后期三个时间段材料的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清真词逐渐被理解和接受的过程:由词名寂寞到“作词以清真为主”,其中体现了对清真词以思力安排为主要写作质素的认可。 清真词以思力见长的特点,有悖于当时的风气,却对后来南宋相当多的作者产生了极大影响。其原因在于,随着写作质素和审美倾向的整体改变——以章法结构等艺术形式的精研代替自然感发,以人工之美代替天然之美,审美也更趋向于典雅化,南宋以后评赏词的途径和标准亦随之改变了。 清真词二百年的接受过程,反映了两宋审美视野与词学观念的变化,同时也显示出清真词内在的丰富性和巨大的接受潜力。清真词尽管存在着狭隘的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之间的不平衡性,但其卓越之处恰恰在于其对新的艺术规范、美学标准的确定和建立。在词体改革的诗化过程中,周邦彦从声律、章法、用字等各方面精研细究,提供并支持词自身的独立,保持词之为词“深美闳约”、“要眇宜修”的特质和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