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藻毒素,可通过水体或食物链传递,对人体肝脏、肾脏等多器官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微囊藻毒素的富集分离技术,对其检测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以微囊藻毒素中毒性最强的MC-LR亚型为模板分子,制备了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水体中微囊藻毒素-LR进行特异性吸附及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用Hummers法合成石墨烯,并用超声分散的石墨烯溶液作为溶剂,多巴胺(Dopamine,DA)作为修饰物质,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稳定的Fe3O4@GO@DA聚合物。并用该物质作为磁性载体、MC-LR作为模板分子、多巴胺作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偶氮二异丁氰(2,2-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作为引发剂,10 mM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溶液(TRIS-HCl,pH 8.5)作为溶剂,通过表面印迹法合成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MMIPs)。并对制备过程中的石墨烯、多巴胺和引发剂用量进行了单因素优化,结果如下:当采用50 mg的石墨烯合成Fe3O4@GO@DA、5mg的多巴胺和100mg的引发剂合成印迹聚合物时,吸附量最大。用X-射线衍射(XRD)表征石墨烯和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晶体结构、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官能团结构、用热重分析仪(TGA)表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表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大饱和磁场强度、用透射电镜(TEM)表征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表层形貌结构。对MMIPs的洗脱液种类、洗脱时间、静态吸附性能、吸附动力学及选择性吸附能力进行测定,实验结果如下:洗脱液选用甲醇和乙酸体积比为8:2的混合溶液洗脱模板分子时,洗脱效果最佳。洗脱时间为160min以上时,模板分子能完全洗脱。静态吸附性能显示MMIPs对模板分子MC-LR有较好的选择性,在MC-LR溶液的浓度为3μg/mL时达到饱和,其饱和吸附量Q为3.16mg/g,大于磁性非分子印迹聚合物(MNIPs,Q=1.97mg/g)。对MMIPs的静态吸附曲线进行不同的数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Freundlich模型(R2=0.8041)相比于Langmuir模型(R2=0.0416)和Langmuir-Freundlich模型(R2=0.7811)更能描述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静态吸附行为。对于吸附动力学采用Lagergren准一级、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表示Lagergren准二级模型(R2=0.9984)相比于Lagergren准一级模型(R2=0.923)更加能描述MMIPs的吸附动力过程。采用MC-RR和MC-YR对MMIPs进行选择性吸附实验,结果表示聚合物对MC-LR相比MC-RR、MC-YR有着较强的吸附能力,分离系数分别为1.85、1.02、1.05;重复性实验显示该聚合物有着较好的再生能力,在经过6次吸附-解吸-吸附过程后,其回收率仍能达到82.3%。将方法应用于水样中MC-LR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6%113%,标准偏差(RSD)为1.0%6.81%,检出限为0.08μg/L(n=7,RSD=2.7%,C=1μg/L)。该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富集MC-LR,可以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