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使得资产减值会计成为各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研究起步较晚,其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九十年代。从1998年以来,国内会计理论界出现了一些有关资产减值会计方面的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某一具体资产项目的侧面进行局部探讨,或者做出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的尝试,以及对执行资产减值规定的实证调查,缺乏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系统理论研究。同时在国内的实务界,出现了很多滥用资产减值会计的情况。从1999年开始规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以来,不断地出现上市公司运用此项政策设置“秘密准备”,调整节利润,令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很大的影响,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资产减值成为上市公司的利润调节器,这一现象引起了制度制订者的高度重视。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操纵利润,从而对现有的资本市场规则造成冲击,维护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已经成为市场监管部门面临的当务之急。财政部本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指导思想,同时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会计准则,新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这些准则详细地规范了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力求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究的。相关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我国的资产减值会计来说是一个新的里程碑。新准则实施前是否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了影响?实施后对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有影响?对上市公司利润是否有影响?以及在现阶段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内外环境下,新准则的实施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都将是本文关注的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对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从而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基础。第二部分论述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这部分分别从会计目标理论、资本保全理论、资产评估理论、会计计量理论以及谨慎性原则等角度探讨了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现行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计量、披露方面的规定,并将其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的相关内容做了对比分析。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的预期影响以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这一部分首先以沪市201家制造业上市公司05、06年的八项减值准备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分析了在新准则实施前对上市公司行为产生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新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在实施后可能对上市公司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的内外条件分析了准则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提出了为确保资产减值相关准则有效实施的一些建议。文章从如何改进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条件、如何改进上市公司面临的内部条件、如何明确资产减值金额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本文主要观点:1.新准则实施之前,对部分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文章通过对样本公司2005、2006年相关减值准备数据分析,观察到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在实施前的一两年里就已经对上市公司的行为产生了影响。不乏有些上市公司在05、06年抓住最后的减值准备转回机会,对资产减值准备特别是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进行了大量的转回,使得以前年度隐藏的利润得到了释放。2.新准则实施后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计提方法、计提比例以及上市公司利润的质量都将产生一定影响。文章通过历史数据分析、新旧准则对比,分别分析了新准则对八大减值准备的影响;并且文章认为在新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的利润泡沫可以大大减少。3.在确定资产减值准备金额时可以结合资产评估相关知识。新准则虽然对资产减值的金额确定作了大量的规范化的规定,但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可以借鉴资产评估的相关方法来确定资产减值的具体金额,同时文章提出如果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很难确定某项资产的评估价值,可以利用外部资产评估机构的力量。本文主要贡献:1.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现时性。本文在新准则颁布实施之际对新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进行系统地研究,选题比较新颖,具有很强的现时性。2.通过2005、2006年样本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新准则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遇到的问题,并就解决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完善,提供一定的证据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