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至崇祯朝词学观念之演进及指向研究

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ny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嘉靖至崇祯朝指的是明代嘉靖皇帝即位至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的一段历史时期,共历时一百二十二年。这里以明嘉靖至崇祯朝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此历史时期在明词发展史上特殊的地位。此时期词人词作增多,词坛活动频繁,词学理论著作繁多,具有明朝特色的词风也在此时期定型。从文学与词学的角度来看,诗、词、曲、文创作开始冲击台阁体笼罩的局面,词坛也涌现出数位有影响力的词家及创作了许多词作的词人,且他们的词作孕育并呈现着明词的各种特色,特别是万历之后的天启、崇祯两朝,词的创作背景及词人创作心态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词坛呈现出新的风貌、词学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前的走向,可谓“清词中兴”前的蜕变。李康化先生认为明词中兴始于嘉靖,张仲谋先生则把此期视为明词的兴盛期,所以说在明末清初词坛上这确实是一段特殊而有待挖掘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词坛充斥的主要是“小道末枝”、“言情艳俗”等词学观念,如文坛大家王世贞视词为“言情之作”并表现明显的“扬婉抑豪”倾向,以曲家名世的汤显祖在言词过程中也表现出“近情”趋向,明末大家陈子龙在创作前期亦持“近婉约”的态度。与此同时,推尊词体、崇尚真性情的词学思想也在词坛凸现传播,他们对词坛弥漫的旖旎艳冶风格表示不满,正如孟称舜等人对以婉约为本色论的抨击批判一样,归根到底其实就是对传统词学的反思和批判。而反思批判的结果就是在明末清初词坛出现了诸如词之正变的论争、尚南崇北之争、词体特性辨析之争等等,可以看出词学观念在明末清初词坛不断演进和变化,这为词学中兴于清做了必要铺垫。明嘉靖至崇祯朝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性词家是王世贞、俞彦、汤显祖、陈子龙,这些词人在词学上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有些词学观念相通、相近甚至带有明显的承袭迹象。如在对待婉约词和豪放词的态度上,王世贞和陈子龙就表现出相同的倾向,他们不约而同认为词以婉约为正,但是在对待词应“近俗”或“尚雅”的问题上,他们就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前者不但在论述过程中表现出近俗的观点,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也有俗化之作面世;后者,特别是在经历了易代之变以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崇雅尚雅的态势,在词学审美上也显示出了不同于前期的态度。总体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词学观念有着明显的承传和沿袭,但也伴随着论争与新变,表现出了词坛的活跃和不平静。本文将分为五部分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词学观念的演变及其指向进行探讨:绪论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并介绍了明嘉靖至崇祯朝词学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的意义。第一章介绍了嘉靖至崇祯朝的词坛概况及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第二章概述了这一历史时期词坛上影响较大、比较流行的词学观念。第三章为个案研究,介绍了嘉靖朝以来的影响力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词人(王世贞、俞彦、汤显祖和陈子龙)以及他们的词学主张。第四章介绍了嘉靖至崇祯朝词学观念对明末清初词坛的指向和影响,考察了词学观念对清初词坛、词派和词风的影响,以期找出“清词中兴”的原因和动力。全文以详尽的材料为依据,点线面相结合,既有对词学观念的总体把握,也有对个案的具体分析研究,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明嘉靖至崇祯朝词学观念的演变研究进行补益。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无线电业务大量出现,2GHz以下的无线电频谱几乎已经用尽,对无线电信号的检测与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无线信号的检测和分析早已上升到国家安
<正>为政之师,当悟为师之道,谙为教之术。多年来,党校系统对干部成长规律和干部教育规律不断深入探索,成为提高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基石。大连市委党校在探索遵循规律的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杜诗批评发端于唐代中后期,历经宋元明三代,杜诗批评的方法和角度日趋完善,杜诗研究的几个重要学说相继确立。发展到沈德潜所处时期,新的政治
<正>《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技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交流科研成果,探讨前沿技术,活跃学术研究,促进人才成长,服务空间事业,努力
对于欧阳修的辞赋,后世评论家素来评论不高,大抵因为其以文为赋,在辞赋作品中掺入大量议论说理成分,有失赋体本色。后世对欧阳修辞赋的研究也屈指可数,零星单调,与浩瀚丰富的欧阳修
刘醒龙以现实主义写作立足文坛,从“现实主义冲击波”写作到追求“真正的现实主义”,他不断在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实践中注入新质,其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刘醒龙在1
《韩诗外传》是汉代今文三家诗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较为完整的传诗之作,前人对该著作的文学研究视野随着时间的推进在逐渐拓宽。本文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丰富对《
为精确开展敏捷卫星效能评估,合理制定机动能力及其测量部件指标,首先针对敏捷卫星利用平台大角度姿态机动,以单线阵CCD相机实现立体成像的特点,分析了单线阵与三线阵立体定
冯雪峰与鲁迅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大多通过文本细读、文本精解的方法从冯雪峰研究鲁迅作品、思想、方法论、历史地位、创作传统等方面进行论述。
本文以《古本小说集成》为中心,对明代这一小说发展繁荣时期的创作者,进行整体性的研究。通过对小说创作者的时代、地域、学养、职业、家世背景、宗教信仰、交游及创作动机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