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D对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chung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颅脑外伤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相应受累血管供应区脑组织产生缺血性脑梗死甚至最终导致死亡。有文献报告因颅脑外伤而死亡的病例中,发现有90%有缺血性脑梗死。脑血管痉挛影响脑血流,使脑循环减慢,导致脑灌注不足,因此,及早诊断脑血管痉挛,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对于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监测和研究,并用于指导治疗,目前报导较少。自1982第一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问世以来,它迅速成为了临床外科的重要诊断手段和实时监测工具。它可以对病人进行连续、长期的动态观察,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供MRI、DSA、PET、SPECT等影像技术所测不到的重要血液动力学资料。本研究将TCD应用于监测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探讨TCD监测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与伤情的关系,明确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概率、持续时程、危险因素以及TCD的表现,为外伤性脑血管痉挛提供一种无创性的监测手段,为探索外伤性脑血管痉挛诊治的标准程序提供参考,为系统研究外伤性脑血管痉挛的防治建立平台。目的:探讨TCD监测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与伤情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我们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100例于伤后24小时内入院的颅脑外伤患者,于入院第1、2、3、4、5、6、7、14天行TCD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健康成人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作为对照比较,并对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和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组进行比较,对轻、中、重度患者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颅脑外伤组患者第2天开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第4-6天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14天已明显减轻,但仍高于正常。颅脑外伤组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34例,发生率为34.00%。其中有6例伤后早期脑血流速度即呈进行性上升,大脑中动脉(MAC)平均血流速度>200cm/s,之后发生外伤性脑梗死。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组发生脑血管痉挛24例,占44.44%,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组发生脑血管痉挛10例,占21.74%,有明显差异(P<0.05)。轻、中、重3组颅脑外伤患者TCD检测结果显示,轻中度颅脑外伤患者CVS20例,发生率为26.32%,重度颅脑外伤患者CVS14例,发生率为58.33%。两者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TCD可以及时、准确、无创的对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进行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痉挛发生及严重程度,可作为指导治疗的一个指标。
其他文献
<正>AEB,即"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的缩写,意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在检测到危险时通过系统协助驾驶者进行制动,从而减少或避免事故的发生。AEB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
<正>慢性肾炎血尿,指出血部位在肾小球,以反复出现的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疾病,现代医学按病理类型分类,部分归属于“IgA肾病”。患者多在体
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化评价方法,对上轮规划(1997—2010年)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正> 1 前言心理控制源(locus of control)是指人们对行为或事件结果的一般性看法,这一连续谱的一极是内在性,另一极则是外在性(Rotter,1966)。自心理控制源的概念被提出以后
传统民居在长期的营建过程中,对各地的地方气候总会自发地形成一系列朴素而有效的适应方法。这些方法历经岁月的检验,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地获得调适改良,最终定型为各种地域性
以杂交早稻威优916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方式栽培,生育后期设置养分胁迫和全营养液两种处理,从蛋白质组学角度研究后期持续的养分胁迫对水稻籽粒灌浆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栽
年薪制是企业为探索和建立有效的激励与制约机制,使经营管理者获得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符的报酬,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者及其收入市场化,依据自身规模和经营业绩,以年度为单位支
本文通过实验报告了生酱油的最佳灭菌温度和时间,在83—85℃经6小时搅拌灭菌,生酱油细苗总数由55万个/ml 降至2.3万个/ml。
人体穴位电位是穴位电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研究发现穴位点与非穴位点相比具有更高的电位值。穴位电位测量作为一种被动式的测量方式,在反映经络和穴位电特性方面具有几大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