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密隽秀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4718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笔者2018年3月考察的长期陈列于尼泊尔国家博物馆的8尊释迦牟尼代表性佛像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了尼泊尔马拉晚期的佛陀造像艺术特点和形成原因。论文首先从这些雕像的形象、铸造工艺、收藏来源等入手,进行叙述和介绍。然后根据佛传故事和密教教义,对它们当中所出现的坐姿、手印、金刚杵、钵与锡杖等符号的象征性加以解释,据此分析马拉晚期佛像所具有的隐密特征。其次,论文还将马拉晚期佛像与犍陀罗、秣菟罗等早期佛像以及斯瓦特、汉藏等地区的同期佛像进行对比。一方面从造型比例、面容、衣着方面,总结出马拉晚期佛像清秀隽雅、薄透逸动的艺术语言特点;另一方面在饰物和装饰纹样这些元素运用中归纳出马拉晚期佛像装饰化的特点。最后,本论文试图发现马拉晚期佛像的艺术风格成因,并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是复兴传统佛教艺术的诉求,其二是当地手工艺人的审美,其三是尼泊尔宗教思想对美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其四则是尼泊尔佛教艺术对外的交流。借探析以上四点成因,本文对尼泊尔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要梳理,介绍了加德满都谷地的人口结构以及尼瓦尔艺人的手工艺传统,并从宗教美学的角度上对当地的人情风物、生活习俗进行了解读。揭示出马拉晚期佛像艺术手法和风格上对尼泊尔现当代佛教造像发展的参考与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在乙炔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验证这一演示实验中,运用问题分析法,把复杂的实验分解为简单的构成要素,简捷地导入了乙炔气体的发生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扶贫开发成果斐然,贫困人口逐步减少,人民生活水平逐年不断改善,为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产业扶贫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