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逐渐恶化的背景下,微气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健康质量,微气候研究在各个空间领域运用广泛,其中居住区公共空间作为人与环境密切接触的重要空间领域,其微气候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居住区微气候进行研究是微气候研究领域的重点之一。而景观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气候,水景作为居住区中的重要景观要素,是影响微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设计水景可有效促进其微气候调节效益,对改善居住区微气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以哈尔滨市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水景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水景对微气候影响研究的现有成果与方法,并梳理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第二,在文献研究、基础概念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哈尔滨市居住区水景进行现状调研,确定研究范畴为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以及采用实测研究的方法对微气候因子中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数据采集;对调研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将哈尔滨市水景的不同表现形式归纳为方位、布局、面积、类型四方面,并将这四方面作为影响微气候的一级分类因素,同时建筑本身也成为影响微气候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将建筑朝向归为影响因素中;根据水景的不同表现形式最终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水景表现形式的9个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中的水景作为实测研究对象,设立观测点和对照点,对各测点微气候因子进行实测。第三,运用回归分析法、控制变量比较法和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评价法三种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分别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水景对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权重小,不予考虑;水景对空气温度影响权重大,不同表现形式的影响程度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面积、建筑朝向、方位、类型和布局;综合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得出:(1)增大面积是有效改善微气候的首要因素;(2)于主导风向上风向方位且周边为南北向建筑的公共空间布置水景可有效改善微气候;(3)自然式驳岸能更好地改善微气候;(4)分散式布局较集中式布局能更好地改善微气候;(5)挺水植物和喷泉景观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微气候进行调节。最后,基于结果分析总结归纳设计原则与策略,提出两个基于微气候调节下的哈尔滨市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水景设计原则,即权重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以微气候适宜性设计角度为主导,结合居住区景观表现角度,分别探索水景表现形式中方位、布局、面积和类型的具体设计策略。本研究对改善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微气候环境、促进城市微气候治理以及城市居民的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为基于微气候调节下的哈尔滨市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水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地域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水景设计对微气候的影响研究探索提供借鉴。